【有片】F-35阿拉斯加墜毀 飛官空中求助洛馬50分鐘照樣摔成火球
美國空軍1架F-35戰機今年1月在阿拉斯加墜毀,事故發生前,F-35飛行員雖在空中與洛馬工程師「開了50分鐘電話會議」,盼能排除起落架卡死的故障,但最後仍因液壓系統結冰、電腦誤判飛機已降落在地面,導致戰機失控墜毀。飛行員雖成功彈射逃生,但這架價值2億美元的高科技戰機卻化為火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美國空軍本周公布的調查報告,發生於1月28日在埃爾森空軍基地(Eielson AFB)的墜機事故,當時,這位F-35飛行員在戰機墜毀於阿拉斯加之前,曾在空中與洛馬(Lockheed Martin)公司的工程師進行長達50分鐘的電話會議,試圖解決戰機出現的問題,
根據事故發生時錄製的影片,這架F-35戰機筆直地墜落並在地面爆炸成火球。飛行員成功彈射,僅受輕傷,但價值2億美元的戰機全毀。空軍調查報告將事故原因歸咎於戰機機鼻和主起落架液壓管線中的冰,導致起落架無法正常放下。
根據報告,起飛後,F-35飛行員試圖收起起落架,但無法完全收回。當他再次放下起落架時,起落架未能置中,而是卡在左側。糟糕的是,嘗試修復起落架的過程,讓戰機誤以為自己「已在地面上」,最終導致墜機。
F-35 mishap at Eielson AFB, AK.
Pilot appears to have ejected. https://t.co/7LpsoyJGKF pic.twitter.com/lNWIgqkVHV— TheIntelFrog (@TheIntelFrog) January 29, 2025
在試圖解決問題時,F-35飛行員先依照系統檢查清單操作,隨後在基地上空與製造商洛馬的工程師們進行電話會議。報告指出,參與通話的有5名工程師,包括1名資深軟體工程師、1名飛行安全工程師,以及3名起落架系統專家。
隨後,F-35飛行員嘗試了兩次「觸地拉升」(touch and go),試圖讓卡住的機鼻起落架重新置中,但嘗試失敗,鼻輪依然無法置中,且造成左右主起落架雙雙卡死,無法完全放下,也無法進行真正的著陸。
與此同時,F-35戰機的感測器判斷戰機「已在地面」,飛控電腦因此切換到「自動地面操作模式」。報告指出,這讓戰機「失去控制」,因為它「在空中卻以地面模式運作」,迫使飛行員彈射逃生。
(延伸閱讀:【有片】F-35戰機「垂直旋轉」墜地爆炸 美飛官彈跳生還)
對戰機殘骸的調查顯示,機鼻和右主起落架液壓系統中的液體,大約有1/3是水,而理應完全不該有水分。調查還發現,這起墜機事故9天後,相同基地的另1架F-35戰機也出現類似的液壓結冰問題,但這架飛機最後成功降落,未發生事故。
報告還指出,洛馬公司早在2024年4月就曾透過1份維修簡報警告,F-35戰機在極端低溫下可能出現感測器異常。這份在墜機前約9個月發布的文件指出,相關問題恐讓「飛行員難以維持對飛機的控制」。
這起事故發生時,當地氣溫約為攝氏零下18度。報告指出,如果當時通話中的人員有參考這份2024年的維修簡報,他們很可能會建議進行計畫性的全程降落,或是受控彈射,而不是進行第2次「觸地拉升」,這個動作最終導致事故發生。
空軍事故調查委員會總結指出,導致墜機發生的原因包括:飛行員決策(包括空中通話時的決策)、危險物質計畫缺乏監督(該計畫負責監管液壓液的儲存及分發),以及未依照正確的液壓系統維修程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