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小神盾作戰艦合約設計案啟動 3台廠具競標資格
賴清德總統22日前往宜蘭視導海軍168艦隊時宣示政府會支持下一代巡防艦等裝備獲得,根據2026年度國防部公開預算書顯示,海軍編列1億4203萬元預算,以一年時間來進行6000噸級小神盾下一代作戰艦原型艦的合約設計案。因海軍2024年底曾貼出「下一代作戰艦艇合約設計案」的邀商公告,顯示廠商資格是以投標截止日之前的五年內,完成(或正在執行契約)與招標標的同性質或相當之勞務契約(亦即船艦設計或監造工作)就可參與競標,因此國內台船、中信造船與船舶中心均具有競標的資格。
賴清德8月22日前往宜蘭視導海軍168艦隊,表示政府會支持下一代巡防艦所需裝備。(總統府提供)
因應中國軍事威脅 國防部擬建6000噸級巡防艦
在預算書指出,因應當前中共對我軍事威脅與東海、南海水域之海洋與島嶼爭議,故需建立6000噸級巡防艦,以執行遠海訓練、外島運補護航及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等任務,增加兵力運用彈性。藉由委請國內專業單位執行下一代作戰艦合約設計作業,提供原型艦建造參考藍圖及建造需求規範,可大幅降低軟硬體投資成本,並藉由國外具信譽之實驗室執行船模試驗,確認設計規劃船型最適化。
海軍規劃建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是2017年5月16日在高雄舉行首場邀商說明會,當時海軍提供的代號「震海計劃」的建造成本估算表中,艦長約138公尺、寛約16.8公尺,排水量約4500噸、船速約27.5節以上,因該型艦具備中科院研發「迅聯艦用作戰系統(相列雷達與華陽垂直發射系統)」,也就是具有ACS小神盾艦功能;在說明會中海軍官員說明船廠只負責船體載台、推進與電力系統,有關指管偵蒐和武器的戰鬥系統則完全由中科院負責。但隨著中科院代號「迅聯專案」研發海軍新一代戰鬥系統,以及研製被動式相列雷達系統並未達到海軍的作戰需求,加上中國對台灰色地帶侵擾嚴重,經政府高層同意將震海計劃預算改成建造兩艘防空、反潛新一代輕型巡防艦,以因應台海新的局勢。
海軍計畫建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但雷達等系統未達作戰需求。圖為2017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海軍展示模型。(資料照片)
重啟小神盾作戰艦計畫 2027啟動建造有難度
但海軍仍積極規劃小神盾作戰艦的建造,並進行船體先期評估與武器系統訪商,雖2023年4月當時公告仍是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合約設計技術服務案的詢商,註明在2025年執行合約設計工作。但國防部評估海軍潛艦與新型飛彈巡防艦預算都很龐大,加上海軍此時還有新一代輕型巡防艦量產案也在規劃中,現階段海軍先以潛艦優先,新型飛彈巡防艦預算暫緩,自然合約設計案也沒排入2025年度的國防預算中,使得海軍原本規劃在2026年招標建造新型飛彈巡防艦的原型艦的計畫因此往後展延。
海軍規劃建造小神盾作戰艦,預計2026年完成合約設計,因系統技術整合,能否在2027年啟動仍是問題。(資料照片)
這次在政府高層短時間決定重啟小神盾作戰艦,而雖海軍在2026年要以一年時間完成下一代作戰艦艇合約設計案,據指出,俄烏戰爭後我向歐美採購裝備已不受過去的限制,如何將國外先進的相列雷達、偵蒐與電子系統與中科院研製出的作戰與飛彈系統整合,是有相當的難度,小神盾原型作戰艦是否能順利在2027年啟動建造則有待觀察。(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