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頭痛,比慢性更危險!想預防,神經內科醫師推薦給「長青族」3種護腦運動
突然或劇烈的疼痛要比長期慢性的頭痛的症狀更需要提高警覺,尤其是有短暫雷擊感的痛、伴隨神經症狀、肢體無力、意識改變講話不清,都需要趕快就醫檢查。(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突然劇烈頭痛,或是長期持續頭痛,哪個比較危險?」、「頸動脈阻塞的話,表示全身其他血管也有六成以上也阻塞了?」腦部就如人體的總指揮官,腦神經、腦血管健康也和全身疾病息息相關。
頭痛分三種,有雷擊痛感、話說不清快就醫!
有鑑於高所得的國家,有頭痛比例的民眾高達52%,由於大部分有頭痛問題的民眾幾乎都曾以冰敷、按摩、睡覺放鬆等方式來舒緩頭痛的經驗,最常用的就是吃止痛藥,坊間止痛藥琳瑯滿目,陳俞名醫師也特別提醒,藥物服用過多,反而會發生「藥物使用過度的疼痛」。
頭痛的型態有典型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和叢發型頭痛,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陳俞名主任提醒,突然或劇烈的疼痛要比長期慢性的頭痛的症狀更需要提高警覺,尤其是有短暫雷擊感的痛、伴隨神經症狀、肢體無力、意識改變講話不清,都需要趕快就醫檢查。
而一般的頭痛,平常可寫「頭痛日記」來記錄頻率、強度和持續的時間,使用藥物及效果,以及睡眠、飲食的相關變化,如果變得越來越常發生、越來越痛、止痛藥越吃越重卻沒有改善,也應該就醫進一步檢查。
▲花蓮慈院神經內科部陳俞名主任以「頭痛要不要緊?」為主題,教導民眾如何辨識及預防頭痛,了解自己的健康。(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頭痛靠運動也能改善!2食物最好少吃
對於改善頭痛,陳俞名醫師也叮嚀每天一定要飲用2000CC以上足夠水分,並有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作息。其中避免長期頭痛的誘發因素,仍是回歸到適時的放鬆紓解壓力、避免熬夜,部分飲食包括乳酪、醃製品都有可能引起頭痛,個人食用時也可以特別注意。
陳俞名醫師也鼓勵長青族每週150分鐘的運動,包括:
- 有氧運動訓練心肺功能
- 阻力運動訓練肌肉
- 伸展運動讓身體柔軟
他也建議快走勢對中老年人很適合的運動,若時間許可天天維持運動習慣是最好的護腦方式。
最後陳俞名醫師也特別提出台灣頭痛學會「123頭痛Free」的觀念:
- 每週頭痛超過1次
- 每週服用止痛藥超過2次的頻率就建議要就醫;
- 而3即是遠離頭痛有3招:運動、紓壓和預防性藥物,
讓大家都能保持神清氣爽、遠離頭痛困擾。
頸動脈一旦阻塞,全身六成血管也恐阻塞!
花蓮慈院一般神經科趙俊明主任提出數據,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會罹患腦中風,而台灣自2016年起,腦血管疾病就蟬聯十大死因前五名。其中腦血管疾病牽連相當多,十大死因中的心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糖尿病都與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因此預防腦中風格外重要。
腦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花東地區的缺血性腦中風高達75%,其中死亡率高達20.9%,其中「頸動脈阻塞」是最大的徵兆,被診斷有頸動脈硬化的病人,通常有60-70%的比例,在全身其他地方包括肢體、心血管的血管都可能有硬化或阻塞的情況。若要確認是否有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可以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若有需要醫師可以進行血管攝影進一步檢查。
你的血管健康嗎?控管好1指標,防心血管粥狀硬化
趙俊明醫師指出,血管是否健康,低密度膽固醇(LDL-C)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低密度膽固醇越高,心血管越容易有粥狀硬化、斑塊、阻塞,而華人、日、韓更有高比例的腦中風體質,低密度膽固醇也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和慢性腎臟病等等,因此小心的控管低密度膽固醇(LDL-C)是維護腦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依據。根據美國腦中風學會提出的最新標準,LDL-C最好維持在100毫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在55毫克以下。趙俊明醫師也舉78歲的美國總統川普為例,川普總統長期監控將低密度的壞膽固醇控制到51 mg/dL以下,並持續服藥以避免膽固醇繼續上升以維持健康。
▲花蓮慈院一般神經科趙俊明主任在腦中風中心和神經加護病房照護病患,經驗豐富,他教導民眾監測自己的低密度膽固醇,以維護血管健康護腦也護心。(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趙俊明指出,維持低密度膽固醇是達成心血管健康重要的關鍵,當然包括種族的體質、家族史等不可以改變,但後天的因素,包括控制血壓、定期檢查、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如有處方規律服用藥物,都是人為可以控制的。趙俊明醫師也呼應陳俞名醫師的運動處方,維持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固定的運動,是對健康最好的養護與投資。
延伸閱讀
日本夏天必吃「鰻魚」好處超多!護心血管、壯陽…6大功效必知,這時吃最好~
麻油抗氧化、護心血管!和香油差在哪?哪些人不適合吃?功效與禁忌一次盤點
高血脂成隱形殺手!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奪命,一表看懂低密度膽固醇治療新標準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