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有可能讓人感染幽門桿菌?醫曝「胃癌元兇」真相:年輕人風險增高!
當情侶接吻時,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確實可能透過唾液傳播。這種細菌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類致癌物,日常共食或親密接觸是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若在兒童時期感染,長期慢性發炎還會提高日後罹癌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胃癌發病率居全球第5位,死亡率則排第3,每年約有逾百萬新病例。胃癌的分布與地域性高度相關,中國、日本、韓國約佔全球病例的三分之二,日本、哥斯大黎加與內蒙古的發病率特別高,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聯。若長期出現口臭、腹脹、噁心或頻繁打嗝,可能就是幽門桿菌影響胃黏膜的徵兆。
3大高風險因子
飲食與環境:高鹽醃漬物(如泡菜、醬瓜)會形成亞硝胺等致癌物;長期缺乏新鮮蔬果或暴露於空汙環境,胃癌風險增3倍;菸酒也會破壞胃黏膜,使幽門桿菌更易存活。
遺傳與感染:若家族有胃癌病史,個人風險提高2至4倍,若同時合併幽門桿菌感染,致癌機率更會上升。
胃病變進展:慢性胃炎、胃潰瘍或胃息肉若未治療,恐進一步演變為腸化生,屬癌前病變。研究顯示,90%胃潰瘍、80%萎縮性胃炎與幽門桿菌相關。
胃癌的預後差異很大。進展期胃癌5年存活率低於50%,IV期更不足5%;但若在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日本能大幅提升存活率,關鍵就在於完善的篩檢制度。
保胃三招
高風險群及早篩檢:若有持續上腹不適合併家族病史、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等消炎藥,或曾檢出胃息肉、潰瘍,建議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高鹽醃漬物與加工肉品的組合,多攝取新鮮蔬果(每日約300g),如芭樂、青花菜中的維生素C可減少致癌物生成。家庭用餐推行公筷母匙,也能降低傳染風險。
重視日常警訊:接吻並非不能,但若有幽門桿菌風險,應進行檢測與除菌治療。定期檢查、及早治療,才是守護自身與伴侶健康的實際做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