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外泌體成下一個AI !全球外泌體爆發成長 台日聯盟掀生技投資新革命 TEC台灣外泌體公司攜手日本豐田控股公司 搶攻全球再生醫學版圖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15日05:50 • Uho企劃部

全球生技產業正迎來一場「看得見的爆炸性浪潮」。外泌體(Exosome)技術 被譽為「下一個AI產業」,不僅帶動醫療創新,更引爆資本市場熱度。台灣外 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Exosome Company, TEC)宣布與百年企業集團日本豐田Holdings株式会社(簡稱豐田控股公司)共同成立「日本外泌體株式會社」 (日本エクソソーム株式会社),正式啟動跨國戰略合作。此舉整合「台灣技術創新 × 日本製造 × 全球市場通路」,打造新世代亞洲生技聯盟,預期將重塑全球再生醫學產業版圖。

外泌體市場潛力驚人 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

依據國際研究機構指出,2024年全球外泌體市場規模已達45.8億美元,2034 年更將成長至24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3%。市場分析認為,外泌體 將成為「繼AI之後」最具投資價值的新興產業。再生醫學中,外泌體與NK細 胞治療並駕齊驅,形成雙引擎驅動的黃金賽道,吸引國際資金加速布局。

全球僅六家、台灣首間 TEC掌握臨床級外泌體製程優勢

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EC)具備有臨床等級、非基因編輯通用型NK細胞製備的平台,全球目前有六間公司與單位具備此能力,TEC是最新通過認證者,研究團隊擁有十年以上細胞製程研發經驗,其差異化技術與臨床轉譯能力,使其成為國際生技基金關注的焦點企業。 同時TEC為台灣「首家」取得衛福部FDA認證的NK細胞製備廠,具備「免疫細胞製劑、外泌體研發、產學醫臨床驗證」三大製程優勢,相關研究涵蓋癌症、自體免疫、神經退化及抗衰老等臨床領域,展現創新生醫科技的研發能量。

TEC 董事長洪奇昌:台灣是亞洲生醫創新的核心引擎

台灣外泌體董事長洪奇昌指出,2025年將是全球生技產業結構轉折的關鍵年。 外泌體、免疫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不僅是臨床應用的新戰場,更是資本市場爭相布局的黃金核心熱區。洪董事長表示:「台灣具備政策支持、研發能量與國際合作優勢,正從生產基地升級為亞洲生醫創新的核心引擎。此次台日聯盟,不只是企業合作強強聯手,更奠定台灣正式走上國際生醫資本舞台的領航地位。」

台日攜手 啟動再生醫學新紀元

「日本外泌體株式會社」(日本エクソソーム株式会社)已於2025年7月9日正式完成日本註冊,未來將開拓當地市場、提供醫療院所臨床級細胞製品與保健應用。台日攜手啟動再生醫學新紀元,這不僅是台灣技術交流的合作,更是一場從「研發 → 製造 → 臨床 → 通路」全鏈結的戰略聯盟,跨出奠定跨國合作的關鍵基石第一步,未來將以日本為樞紐,持續推進歐美與東南亞市場的佈局版圖,將台灣優越的外泌體生醫技術推展至全世界。

台灣生技三優勢:政策、技術、資本齊聚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上路與「健康台灣」政策推動,2024年台灣生技產值突 破1.47兆元,創歷史新高。台灣在ICT、AI與醫療資源整合上的優勢,使其在 全球外泌體與再生醫學領域中展現競爭力。對投資機構而言,這不僅是醫學科技創新的舞台,更是「生技新藍海」的投資良機,點燃台灣生醫產業新動能。

攜手醫學中心癌症臨床研究 專家:外泌體具突破性潛力

TEC營運長暨技術長林杰良博士指出:「外泌體就像是『細胞之間的快遞員』,可傳遞生理訊息,於免疫調控與神經相關研究中具潛在應用價值。」TEC目前正以臨床試驗等級的自然殺手(NK)細胞提供研究用途:

1. 林口長庚醫院進行自體NK細胞進行大腸癌臨床 I 期治療研究。
2. 台南成大醫院進行異體NK細胞胰臟癌、膽管癌臨床 I/II 期治療研究。

以此累積的經驗、再精進的研發與國內、外合作策略開展;TEC將持續精進研發,推動外泌體應用研究,期望未來可促進臨床照護模式的革新與提升。

台灣生技國際新頁!外泌體熱潮連動投資市場 新創資金湧入

全球外泌體與再生醫學的熱潮,正吸引創投與機構資金加速湧入,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EC)的領先技術能量與國際合作藍圖,引爆2025年生技投資圈關注焦點,期許未來國際生醫基金與日本產業資本挹注,擴充量能,加速共同打造跨國生技生態圈與產業供應鏈。外泌體浪潮與高齡化社會需求相呼應,象徵台灣醫療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EC)將持續推動產品與技術安全優質化、臨床標準化、人才培育與跨國合作,串聯亞洲與歐美市場,以再生醫學的「國際驅動核心」為願景,引領台灣外泌體生技產業,邁向國際醫學生技舞台締造標竿地位。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