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限制衝擊供應鏈,鴻海印度AirPods生產作業傳卡關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針對稀土金屬加強出口限制,開始對全球電子供應鏈產生具體衝擊。據印度媒體《The Economic Times》週二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於稀土元素鏑(Dysprosium)出現短缺,鴻海(2317)位於印度南部特倫甘納邦(Telangana)的AirPods生產作業一度受阻,部分產能受到壓縮。儘管鴻海對外強調生產線「並未受到干擾」,但報導指出,確實曾因原料供應中斷而影響產能安排。鴻海已向特倫甘納邦政府通報原料瓶頸,並尋求在地政府提供協助,以穩定產線運作。知情人士透露,該廠區目前正以現有稀土庫存支撐出貨,並試圖延長使用週期,等待下一批中國供應的原料到貨。
這座位於特倫甘納邦Hyderabad郊區的工廠,於2023年4月正式投產AirPods,是蘋果推動「中國+1」供應鏈多元化戰略的重要節點之一。蘋果與鴻海過去一年積極強化在印度的布局,從iPhone擴展至可穿戴裝置,期望藉由分散風險,降低地緣政治影響。
中國為全球稀土供應的壟斷者,佔全球產量近七成,並掌握大部分稀土精煉能力。鏑是稀土族中極具戰略價值的重稀土元素,主要用於製造高效能永磁馬達與微型聲學元件,是AirPods等高階耳機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此次出口受限事件,凸顯中國限制政策對高科技產品供應鏈形成的實質影響。
消息人士指出,此次短缺與中國自今年6月起加嚴稀土出口審核機制有關。為因應美中科技冷戰與全球供應鏈重組,北京當局進一步強化對稀土資源的管控與地緣槓桿運用。這波限制涵蓋重稀土提煉品類,尤以鏑、鉺與釓等應用於航太、電動車、消費電子與軍工的關鍵稀土為重點。
儘管鴻海強調事件已獲「初步改善」,且生產節奏逐步恢復正常,但此一事件仍對產業界釋出警訊。供應鏈專家認為,隨著中美博弈升溫,稀土作為中國「反制牌」的策略意涵將持續強化,相關依賴中國稀土的企業需提早布局替代供應與技術研發。
此外,印度方面亦日益警覺。根據報導,特倫甘納邦政府可能將稀土供應納入產業基礎設施戰略,協調中央政府加速礦產開發與海外採購談判。印度雖擁有稀土資源,但目前提煉技術與規模仍遠落後中國,尚難形成有效替代。
鴻海與蘋果公司並未針對報導內容做進一步回應,但市場普遍預期,若中國後續對稀土出口實施更全面管控,恐將波及更多電子裝置產品,並對印度等製造基地形成「外部脆弱性」壓力。未來全球科技製造業能否有效因應稀土風險,將成為衡量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指標。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