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公車偏鄉交通救星 中市府:滿意度95%
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
「臺中市小黃公車從山城到海線,就是公共運輸最溫暖的博愛公車!」臺中市政府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小黃公車上路8年來,目前已有26條路線,乘客整體滿意度高達95%,以服務數據見證交通績效,偏鄉在小黃公車無縫接軌後。截至去年底,小黃公車累計行駛26萬6,012班次、服務17萬8,907人次,克服公車到不了區里的困難,以計程車化身小黃公車的創新模式,讓偏鄉民眾同享便利的交通服務。
葉昭甫指出,臺中市自106年起推動小黃公車服務,深入偏鄉廣受民眾好評,統計截至去年底已有26條路線,涵蓋山、海、屯區22個行政區、168里;營運路線滾動檢討配合乘車需求,今年陸續辦理黃3、黃10、黃17、黃21及黃24等多條路線優化作業,導入預約制、彈性調整班次與站點,還吸引很多民眾搭乘小黃公車探訪沿線風景,提升整體運輸效能。
投入臺中17條小黃公車路線的怡美計程車隊經理洪瑞駿說,小黃公車不只守護學生上放學,連8、90歲的資深市民都能安心搭車,駕駛熟悉乘客需求,提供更貼心且細緻的服務。
而一般大眾運輸有到站時間效率,小黃公車不能趕,安全交通是偏鄉最暖心的依靠;駕駛還會回饋偏鄉的公共運輸需求,提供交通局因應優化小黃公車路線及班次,為偏鄉地區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葉昭甫強調,市長盧秀燕重視臺中市各區域的均衡發展,小黃公車是公共服務必要支出,讓偏鄉交通暢行無阻是市府重要任務。交通局導入小黃公車服務偏遠地區的民眾,落實照顧每一位市民家人,針對營運狀況不佳路線,會同相關單位召開檢討會議,研議調整模式與服務策略,也會繼續向中央爭取補助,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班次和路線。
交通局說明,考量偏鄉多為高齡族群,交通局以傳統站牌候車或隨招隨停為主,經審慎評估後,針對部分路線導入彈性預約制營運,例如黃3路調整為全預約制,黃17與黃21則採固定發車與預約班次併行模式,兼顧民眾需求與營運效益;黃10與黃24進行站點優化與班次調整,符合在地通勤生活。調整路線已於5/1全面上路,協助民眾適應新制,獲得熱烈回響。
交通局補充,為讓民眾了解小黃公車導入的新制,交通局攜手區公所及里長聯合推廣舉辦地方說明會,透過揪團試乘體驗活動,鼓勵當地民眾參與、解說預約方式與行車路線,協助快速上手。
尤其小黃公車肩負偏鄉居民的代步工具,展現市府對偏鄉民眾的照顧與承諾;市府將依營運狀況滾動檢討路線與營運模式,打造更友善的公共運輸環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