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零耗能!UCLA團隊開發光學生成AI,媲美傳統擴散模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團隊近日在《Nature》發表突破性研究,成功開發出一種幾乎零耗能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影像系統,有望大幅降低當前生成式 AI 對能源與運算資源的龐大需求。隨著生成式 AI 廣泛應用於藝術創作、程式設計、藥物研發乃至日常溝通,能耗問題日益凸顯,這項新技術提供了一條全新的節能道路。
傳統的 AI 影像生成器仰賴「擴散模型」運作:演算法先將訓練影像逐步加入雜訊,直到畫面完全消失;生成時再從「隨機雜訊」逐步去除干擾,最終還原成所需的影像。雖然效果卓越,但每一次生成都需要龐大的運算資源,若要製作數億張影像,能耗與時間成本極高。
以「光學」取代「數位運算」 省掉數百萬次運算
UCLA 團隊提出的創新之處在於以「光學」取代「數位運算」。研究人員先透過數位編碼器產生初始雜訊,再利用液晶空間光調制器(SLM)將雜訊圖案刻印到雷射光束上,最後通過第二個解碼 SLM 將其直接轉換為完整影像。換言之,原本需要數百萬次數值運算的過程,如今可由光的傳輸與調制即時完成,能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研究團隊測試了多種題材,包括名人照片、蝴蝶圖像以及梵谷風格的彩色畫作,結果顯示成品效果與傳統數位生成器相當,但所需能量遠遠更低。第一作者陳世琦指出:「我們的光學生成模型能以極低能耗合成無數影像,為數位 AI 提供一種可擴展、環保的替代方案。」
這項技術的潛在應用十分廣泛,不僅能降低 AI 內容創作的碳足跡,還可能被應用於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裝置,即時生成影像與影片,甚至整合進智慧型手機或穿戴式電子產品,如 AI 眼鏡。由於速度快且耗能低,它為生成式 AI 的普及帶來嶄新契機。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NatureBY 4.0)
參考論文:
1、Optical generative modelsNature
延伸閱讀:
1、日本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高效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