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大法官提名全數封殺 藍白反對早有預期 民進黨有25立委跑票才是震撼彈
立法院今(25)日進行大法官人事同意權表決,總統賴清德提名的7位大法官候選人全數遭否決。國民黨與民眾黨早已表態反對,不令人意外;但令人震驚的是,其中兩位提名人——陳慈陽與詹鎮榮,竟連民進黨自家立委都未全面支持,包括黨團總召柯建銘在內的25名綠委沒投下同意票,使提名案全盤崩潰,憲法法庭陷入難以為繼的僵局,政治效應迅速升溫。
七位提名人全數落馬,藍白聯手阻擋
立法院今天就總統提名的7位大法官進行人事同意權表決,提名人包括:蔡秋明(司法院長人選)、蘇素娥(副院長人選)、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與詹鎮榮。
由於國民黨與民眾黨一致批評被提名人缺乏「對執政權說不」的獨立性,在兩黨立委聯手否決下,7人全數未過半,遭到封殺。蔡秋明、蘇素娥、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的得票結果皆為51票同意、59票不同意,明顯未達通過門檻。
綠營「開放投票」釀內訌?柯建銘帶頭反對
更受矚目的是陳慈陽與詹鎮榮兩案,不僅藍白反對,連民進黨內部也出現重大分裂。民進黨黨團早在今日黨團會議後便決議「開放投票」,理由是兩人在涉及「大罷免」與「廢除死刑」等議題上立場與黨不一致。
據了解,這兩位提名人對大罷免採保守立場,對廢除死刑亦表保留,使部分綠營立委無法接受。在自由投票情形下,黨內不僅未動員力挺,反而有高層公開表態反對。
其中陳慈陽獲得26票同意、82票不同意(另有2張無效票),詹鎮榮則為26票同意、81票不同意(另有3張無效票),幾乎慘敗。特別的是,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資深立委王世堅、李昆澤、林岱樺甚至多位不分區立委都明確投下反對票,象徵綠營內部對此人事案的深刻分歧。
投票紀錄揭示分裂,25名綠委未給支持
根據表決紀錄,在陳慈陽案中,包括柯建銘、王世堅、沈伯洋、楊曜、李昆澤、許智傑、郭昱晴等共23名民進黨立委投下不同意票,另有王定宇與林淑芬2人投下無效票。
相同狀況也出現在詹鎮榮案中,除上述人士持續投反對票外,另有沈伯洋轉而投下同意票,而王定宇、林淑芬與陳俊宇則再次投出無效票。
此一結果形同黨內出現大規模跑票潮,導致提名案雪崩式失敗,對總統賴清德的提名布局構成重大打擊。
憲法法庭無法運作,藍營憂「變成政爭武器」
根據現行《憲法訴訟法》,憲法法庭評議須至少10位大法官參與,違憲判決亦需9人以上同意。目前僅有8位現任大法官,缺額始終未補,導致法庭無法正常運作。此次7名提名人全數遭否,形同讓法庭繼續停擺。
國民黨立委私下坦言,此次封殺提名案,不僅是出於提名人專業與立場問題,更是考量未來憲法法庭恐成綠營的「政治攻防武器」。
藍營憂心,若讓補提名案過關,行政院將可利用法庭推翻立法院已三讀通過的重大法案與預算案,包括《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114年度總預算案等,從而牽制立法院功能。立法院與行政院目前在憲政攻防上已進入「全面對抗」階段。
吳思瑤反批藍白政治操弄,憲政機關陷僵局
對於提名案全數遭封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強烈批評藍白兩黨聯手「政治操作」。她表示,憲法法庭已經窒礙難行200多天,民進黨支持總統提名,原是為憲政機關恢復正常運作,但藍白為政治利益行動一致,無視司法體系陷入停擺的後果。
吳思瑤強調,這是「以黨派利益凌駕於憲政制度之上」,對民主法治構成損害。
劉靜怡事件翻版?府院恐重新布局
此次人事案慘遭封殺,不免讓外界聯想起上一次總統賴清德提名大法官劉靜怡,也因其曾經批評過民進黨而遭民進黨黨團全數封殺,最後成為僅有民眾黨8票支持的窘境,甚至鬧出後續的風波。
如今類似情境再現,這次又是綠營內部明顯分裂投票,府院恐需全面檢討人事提名策略,避免再度重蹈覆轍。
在野黨成功封殺大法官提名,雖讓行政院在憲法訴訟上暫時受限,但長期而言,法庭持續停擺也將影響整體憲政運作,未來如何重啟提名、取得朝野共識,將是賴政府一大考驗。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