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不再是老年病,7高危險群當心!骨密度如何檢查?醫揭最準確方法:5分鐘就知結果
骨質疏鬆其實是一種骨質逐漸流失、骨頭變得空洞脆弱的慢性病,影響的不只是老人家,現代許多年輕人因為久坐、少運動、缺乏曬太陽,也逐漸成為高風險族群。(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骨質疏鬆其實是一種骨質逐漸流失、骨頭變得空洞脆弱的慢性病,影響的不只是老人家,現代許多年輕人因為久坐、少運動、缺乏曬太陽,也逐漸成為高風險族群。此外,台灣骨質疏鬆症人口眾多,除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外,應更加重視一低(低骨質密度)。
骨質疏鬆會怎樣?骨折、失能都可能發生
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梁哲翰醫師說,骨質疏鬆的關鍵問題在於骨質密度下降,使骨頭內部結構變得鬆散,容易斷裂。許多人以為骨鬆只是「變老」的自然現象,但實際上,骨鬆導致的骨折可造成長期臥床、失能甚至死亡。
根據臨床資料,髖部骨折的患者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到24%,嚴重程度不亞於乳癌。骨折不僅帶來疼痛,也可能需要手術與復健,對病人與家屬都是沈重的負擔。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骨質疏鬆三大警訊:駝背、變矮、下背痛
骨質疏鬆症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身體會發出一些警訊。梁醫師提醒,如果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就應提高警覺、及早檢查:
- 駝背:脊椎因骨質流失出現壓迫性骨折。
- 變矮:身高比年輕時矮超過4公分。
- 下背痛:沒有明確原因卻長期痠痛,可能與脊椎骨鬆有關。
簡單自我檢測方式是:背靠牆站立時,如果頭部距離牆壁超過3公分,可能已出現骨質流失現象。
誰容易得到骨質疏鬆?7大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梁哲翰醫師指出,以下族群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明顯較高:
- 長期抽菸、飲酒過量者
- 鈣質攝取不足
- 不愛曬太陽、維生素D缺乏者
- 提早停經的女性
- 長期臥床或缺乏運動者
- 曾發生骨折者
- 肌肉量不足的長者
延伸閱讀:為何維生素D是台灣人最缺的營養素?維生素D怎麼補充才對?飲食+曬太陽的正確方法一次看
如何檢查骨密度?5分鐘就能知道
想知道自己骨頭是否健康,最準確的方法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檢查過程只需平躺約5分鐘、無痛無輻射風險,即可得知骨密度狀況。
此外,也可利用超音波骨密儀作為初步篩檢,或由專科醫師安排脊椎X光檢查,了解是否已有骨鬆性變化。
日常防骨鬆3要點:吃對、動對、曬對
骨質疏鬆可透過生活習慣改善。梁醫師提供三大防骨鬆原則:
- 吃對:多攝取乳製品、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高鈣食物,並補充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 動對:進行慢跑、登山、快走、瑜伽等負重運動,維持肌肉量可幫助平衡、減少跌倒風險。
- 曬對:每天適度曬太陽10~15分鐘,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幫助骨骼強健。
延伸閱讀:台灣是「骨折王國」!常常骨頭痠痛,好怕是骨質流失…想補D又不想曬太陽?醫師:伸出你的○就好
童詠偉副院長表示, 骨質疏鬆是高齡化社會常見疾病,但隨著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改變,骨質疏鬆已不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不論幾歲,皆應留意骨骼的健康狀態,不要讓骨質疏鬆影響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林勻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