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骨鬆不再是老年病,7高危險群當心!骨密度如何檢查?醫揭最準確方法:5分鐘就知結果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小時前 • 曾耀儀 整理

骨質疏鬆其實是一種骨質逐漸流失、骨頭變得空洞脆弱的慢性病,影響的不只是老人家,現代許多年輕人因為久坐、少運動、缺乏曬太陽,也逐漸成為高風險族群。(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骨質疏鬆其實是一種骨質逐漸流失、骨頭變得空洞脆弱的慢性病,影響的不只是老人家,現代許多年輕人因為久坐、少運動、缺乏曬太陽,也逐漸成為高風險族群。此外,台灣骨質疏鬆症人口眾多,除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外,應更加重視一低(低骨質密度)。

骨質疏鬆會怎樣?骨折、失能都可能發生

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梁哲翰醫師說,骨質疏鬆的關鍵問題在於骨質密度下降,使骨頭內部結構變得鬆散,容易斷裂。許多人以為骨鬆只是「變老」的自然現象,但實際上,骨鬆導致的骨折可造成長期臥床、失能甚至死亡。

根據臨床資料,髖部骨折的患者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到24%,嚴重程度不亞於乳癌。骨折不僅帶來疼痛,也可能需要手術與復健,對病人與家屬都是沈重的負擔。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骨質疏鬆三大警訊:駝背、變矮、下背痛

骨質疏鬆症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身體會發出一些警訊。梁醫師提醒,如果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就應提高警覺、及早檢查:

  • 駝背:脊椎因骨質流失出現壓迫性骨折。
  • 變矮:身高比年輕時矮超過4公分。
  • 下背痛:沒有明確原因卻長期痠痛,可能與脊椎骨鬆有關。

簡單自我檢測方式是:背靠牆站立時,如果頭部距離牆壁超過3公分,可能已出現骨質流失現象。

誰容易得到骨質疏鬆?7大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梁哲翰醫師指出,以下族群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明顯較高:

  • 長期抽菸、飲酒過量者
  • 鈣質攝取不足
  • 不愛曬太陽、維生素D缺乏者
  • 提早停經的女性
  • 長期臥床或缺乏運動者
  • 曾發生骨折者
  • 肌肉量不足的長者

延伸閱讀:為何維生素D是台灣人最缺的營養素?維生素D怎麼補充才對?飲食+曬太陽的正確方法一次看

如何檢查骨密度?5分鐘就能知道

想知道自己骨頭是否健康,最準確的方法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檢查過程只需平躺約5分鐘、無痛無輻射風險,即可得知骨密度狀況。

此外,也可利用超音波骨密儀作為初步篩檢,或由專科醫師安排脊椎X光檢查,了解是否已有骨鬆性變化。

日常防骨鬆3要點:吃對、動對、曬對

骨質疏鬆可透過生活習慣改善。梁醫師提供三大防骨鬆原則:

  • 吃對:多攝取乳製品、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高鈣食物,並補充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 動對:進行慢跑、登山、快走、瑜伽等負重運動,維持肌肉量可幫助平衡、減少跌倒風險。
  • 曬對:每天適度曬太陽10~15分鐘,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幫助骨骼強健。

延伸閱讀:台灣是「骨折王國」!常常骨頭痠痛,好怕是骨質流失…想補D又不想曬太陽?醫師:伸出你的○就好

童詠偉副院長表示, 骨質疏鬆是高齡化社會常見疾病,但隨著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改變,骨質疏鬆已不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不論幾歲,皆應留意骨骼的健康狀態,不要讓骨質疏鬆影響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林勻熙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