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鼓勵學校融合AI科技 帶動學子開啟新視界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持續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位前導學校計畫」,鼓勵學校融合AI科技、文化素養與跨域應用的創新課程。其中,113學年度臺北市立百齡高中、國立新竹女中及國立臺南一中,分別以資訊素養、自主學習與AI文化應用為核心,開發出貼近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帶動教師教學轉型,也讓學生在做中學中深化素養能力。
數位前導學校鏈結AI與文化創新!教育部表示,百齡高中推動《資訊培力 × 有創藝的自主學習》課程,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為起點,啟發學生主動探索個人興趣主題,同步結合Canva、AI圖像生成等數位工具進行專題設計與成果表達,課程架構從「數位應用」、「藝術創作」到「素養表達」層層推進,讓學生透過分組合作、學習歷程紀錄與公開發表,實踐統整性學習,不僅提升資訊操作與設計表達力,也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與價值。
新竹女中以《數位自主學習:跨越時空的數學探索之旅》為主軸,導入MOOC平台與Google Classroom,引導學生自學影片內容、撰寫學習日誌並發表數學簡報,課程融入黃金圈理論與AI輔助工具,強化學生學習動機、邏輯表達與問題思考能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數位素養培育,並利用padlet資源彙整自我文件。
另外,臺南一中則推動《AIGC機器人訓練課程-府城文化小執事》,學生結合在地文化與AI應用,自行設計虛擬導覽角色,並創作4格漫畫、主題曲與簡報展示成果,課程強調文化轉譯與科技實作的結合,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AI進行內容創作,深化人文關懷與科技素養。
此外,國教署表示,學校的創新課程均展現數位前導學校推動的核心價值,課程不僅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與跨域整合能力,也讓學生在實作與創作過程中看見學習的意義與未來的可能,未來將持續鼓勵學校依校本特色發展創新課程,落實素養導向教學,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學中創新,迎向多元且具備前瞻力的學習新視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