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銀行房貸利率13升 飆破2.3%創16年半新高
房市買氣降溫,房貸利率卻逆勢攀升。央行公布統計,包含臺灣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在內的五大銀行,7月新承作購屋貸款利率達到2.303%,正式突破2.3%,創下2009年1月以來逾16年半新高,且受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及銀行自主風險控管影響,金融機構普遍採取「以價制量」策略,讓利率呈現連續13個月走揚的格局。
統計發現,7月新增房貸金額為709.24億元,較6月成長45.46億元,主要原因包括部分貸款延後至7月撥付,以及部分銀行整批分戶貸款增加。不過,雖然金額提升,但整體房市仍以「量縮、價盤整」為主調,交易熱度與去(2024)年相比已顯著降溫。
從房市交易數據觀察,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1萬8,856棟,月升4.2%,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卻衰退29%。其中台中市年減幅度達38.7%,台北市也下滑近3成。反映在高利率與政策管制下,買方態度趨於保守,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價格方面,儘管交易量明顯萎縮,但房價仍然有撐。依據信義房屋資料,7月大台北地區房價指數月增0.14%、年減0.79%,反映房價僅有小幅修正。國泰建設的全國房價指數則顯示,今(2025)年第2季房價年彈8.93%,但季降0.25%,漲勢已有收斂跡象,市場逐步轉為盤整。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推動的新青安專案受到青睞,7月貸款金額達286億元,占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的40.28%,占比衝上2024年7月以來最高。其平均利率僅1.775%,遠低於一般房貸水準,成為帶動房貸承作的重要支撐。
央行指出,房貸利率走高,與銀行遵循《銀行法》第72條之2的規範、自主控管不動產放款有關。各銀行針對高風險個案普遍調升利率,以避免超過資產品質水位。央行強調,目前房價仍具支撐力,但交易量急縮的趨勢已確立,未來房市走勢仍須密切觀察。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