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罐裝飲料沒洗就喝 23歲男4日後竟猝逝!醫揭「鼠尿病」恐怖5成奪命率

健康2.0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23歲的男子在登山後疑似飲用了未經清洗的罐裝飲料,竟在短短4天內病情急速惡化身亡,醫師判斷是感染「鼠尿病」,致命!醫師警告,由老鼠傳播的疾病不容小覷,有兩種致命病毒隨時潛伏在我們身邊。

登山後腹瀉嘔吐,4天奪命全經過曝!

根據報導,馬來西亞的23歲男子「莫哈末依克馬」在7/13與朋友登山後,隔天雖正常上班,卻開始出現腹瀉和嘔吐的症狀。他前往診所就醫,當時被醫師判定為一般感冒,僅開立了退燒藥與止痛藥。

然而,他的病情未見好轉,在家休養一天後急轉直下,被室友緊急送醫。他的父親接獲消息後心急如焚地趕往馬六甲,途中還能與兒子通話,聽見兒子堅強地說「我還可以撐」。沒想到這竟是最後的對話,兒子不久後就陷入昏迷。

不過這位父親一路上不斷接到醫院的急救通知,最終在晚間8點半左右,接到兒子過世的噩耗。

令人心碎的是,父親透露見到兒子遺容時,看到他面容安詳,嘴角甚至微微上揚,但鼻腔卻仍有血跡流出,連太平間工作人員都表示此種情況相當罕見。

醫師指出,莫哈末依克馬是感染了「鼠尿病」,病毒在短短4天內就摧毀了他的腎臟、肺部、神經系統及心臟,致死率極高。悲痛的父親事後在臉書發文,呼籲大眾務必養成清潔罐裝飲料等良好衛生習慣,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鼠尿病是什麼?2大致命元兇:鉤端螺旋體 vs. 漢他病毒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頭頸部腫瘤中心主任侯思任醫師解釋,老鼠能傳播多種疾病,其中最常見且致命風險高的有兩種,分別是「鉤端螺旋體綜合症」與「漢他病毒」,這兩者都屬於法定傳染病,過往台灣的案例數不多,但近期風災淹水後,鉤端螺旋體引發的病例可能會增加。

侯思任醫師認為,從馬來西亞這名男子的病程來看,由「鉤端螺旋體」引起的可能性較高。鉤端螺旋體為病原體,主要為螺旋菌科,根據疾管署資料,人類通常是經由皮膚傷口或黏膜(如眼睛、鼻子)接觸到被老鼠尿液污染的水、土壤或食物而感染。

症狀包含高燒、嚴重頭痛、肌肉痠痛、嘔吐,甚至可能出現黃疸、紅眼、腹瀉等。若未及時治療,將引發腎、肝、肺等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致死率約5%~15%,但若是出現肺出血症狀者,致死率則高達50%~70% 。

「漢他病毒」的風險雖然較低,但也並非沒有可能性。侯思任說明,漢他病毒主要是透過吸入空氣中的病毒而感染,這些病毒來自於帶有病毒的老鼠尿液、糞便乾燥蒸發後,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如倉庫中濃度會特別高。

今年2月,好萊塢影帝金哈克曼和他的妻子貝琪荒川被發現雙雙死亡,經詳細查驗,才發現本身為知名音樂家的貝琪竟然是因為他們的住家變成「老鼠窩」,而她死於漢他病毒引起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而患有失智症的金哈克曼則死於血管性疾病。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PS)的死亡率約為35%至50%,而漢他病毒腎症候群出血熱(HFRS)的死亡率則約為1%至15%。

不只罐裝飲料!賣場買回來的東西都要洗

許多人以為鼠尿病是落後地區的專利,但侯思任醫師提醒,近年來全球各地都暴發鼠患問題,即使在美國每年也有許多案例。老鼠可能在任何地方出沒,在台灣許多住家或倉庫也往往可以發現老鼠的蹤跡,很可能在倉庫中的各種物品上留下糞便和尿液。

因此不只是罐裝飲料的瓶口,基本上所有從賣場買回來的東西,在食用或使用前都應該清洗乾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自保之道。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侯思任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血壓180怎麼辦?醫:9症狀快急診!3步驟緊急降壓+6招停藥方法

台大名醫警告:這些日用品恐致乳癌!高齡98歲乳癌患者現身說心得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每年照X光都正常 男子竟驗出滿天星肺癌末期

中天電視台
02

大腸癌剋星在這!研究:日吃「20克神菜」 風險狂降17%

自由電子報
03

甲狀腺結節≠良性!她健檢揪出甲狀腺癌,沒家族史也得!醫:結節出現「這些狀況」速就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咖啡、茶、辣椒都冤枉!醫揭「胃潰瘍真正兇手」 長期服用這1類藥物也中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