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升值卻賺翻?國銀海外半年賺482億史上最強 金管會揭關鍵
台幣暴升,未拖累海外獲利,上半年國銀海外分子行稅前盈餘481.5億元寫史上同期新高,年增5%。金管會解釋,海外分子行主要以外幣做投融資,非以台幣操作,並未出現匯損,反受惠投資收益增加、美元降息壓低資金成本兩利多,獲利逆勢飆升。
前五大市場依序為香港、新加坡、美國、大陸與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國銀美國市場終擺脫商用不動產呆帳泥沼,獲利大幅回升,以52.8億元重返第三名,與新加坡僅差0.5億元;日本則首度躋身前五,獲利32億元、年增7.8億元,展現強勁成長潛力。
各市場表現分化。香港以215.2億元穩居第一,獲利與成長額皆稱冠,年增28.3億元,受惠於聯行拆存利息、手續費收入及債券與衍生性商品投資收益全面上升。
新加坡獲利53.3億元,年增1.6億元,仍穩居亞軍。美國則因去年已大幅提列商用不動產呆帳,今年費用壓力下降,順勢回到第三。
大陸成為唯一拖累,僅賺43億元、年減4.6億元,反映呆帳費用增加。
日本則展現「黑馬」姿態,在放款動能強勁與日圓升值助攻下,獲利寫同期新高,年增額僅次於香港。
政策推動的新南向市場,上半年賺123億元、年減3%,主要因利息收益減少與費用增加。區域內變化分歧,越南獲利縮減3.2億元最多,澳洲也減少3.1億元;惟柬埔寨表現突出,轉虧為盈並年增4.3億元,成為新南向最大亮點。
金管會公布2025年上半年國銀海外分子行獲利狀況。整體而言,亞洲市場貢獻近400億元、占比82%,仍是國銀海外獲利絕對主力。美洲則靠美國分行回溫而走強,但大陸與新南向部分市場仍顯壓力。
金管會指出,國銀海外分子行獲利大增,來自兩大動能:一是利率下降推升債券評價與處分淨利,加上衍生性商品操作收益挹注;二是美元降息使總分行資金往來成本下降,帶動整體收益。
法人則認為,若美國9月再度降息,將持續壓低資金成本並帶動外幣放款需求,進一步推升海外獲利。不過,大陸市場的授信風險與新南向國家的結構性壓力,仍是下半年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