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未如此飢餓:骷髏孩童擠滿加薩病房,每2小時1人喪命!以色列精準控援「慢慢餓死」加薩
在以色列的封鎖與戰火之下,加薩的飢荒正迅速奪走生命,也摧毀整個社會的秩序與尊嚴。《衛報》23日報導,加薩病房擠滿骨瘦如柴的孩童,甚至連醫師、援助人員和記者都吃不飽。以色列持續以「防止哈瑪斯奪取資源」為由、控制援助發放,加薩居民為了搶食命喪物資站,是一場「人為導致的大饑荒」。專家警告,以色列正在採取「種族滅絕式的人道主義」,把加薩餓到身心崩潰、社會瓦解,生存的意義被壓縮單一問題:今天,還能去哪裡找食物?
七個月大,體重不到4公斤
七個月大的穆罕默德是加薩市「病友慈善協會醫院」病房裡無數受飢兒童之一。他的四肢只剩皮包骨、肋骨從胸前突起,體重不到4公斤(嬰兒滿月平均體重)。他整天因飢餓哭泣,啃咬自己乾癟的手指,看得令人心痛。病床擠滿像穆罕默德這樣的骷髏兒童,有些病床甚至擠了兩個孩子。
「我真的很怕孫子餓死,」他的祖母費莎(Faiza Abdul Rahman)表示,全家經常處於斷糧狀態,她自己前一天也只吃了一片皮塔餅,穆罕默德的兄弟姊妹們也常常餓著肚子入睡。即便穆罕默德出生時很健康,母親卻因營養不良無法泌乳;全家至今只拿到兩罐配方奶粉。
《衛報》稱,持續兩年的戰火已有多次飢荒預警,但加薩從未如此飢餓。僅僅在7月21至23日三天內,公共衛生單位就記錄了43人死於飢餓,等於每2小時就有一人餓死。過去兩年,因飢餓死亡的總人數為68人,如今恐怕一週就來到這個數字。
Mohammed Al-Mutawa is dying from starvation. He might already be dead.
We let him die.
Do Not Look Away.#GazaIsStarvingpic.twitter.com/yiChuGz2yU— Tony - Pod Guy - Groves (@Trickstersworld)July 23, 2025
以色列控制援助,「慢慢」餓死加薩
以色列自3月2日對加薩實施全面封鎖,對長期糧食短缺、不斷被迫遷徙、體力衰弱的巴勒斯坦人而言,輸入的食物量根本吃不飽。5月19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為避免「飢荒危機」的國際形象壓力,宣布解除封鎖。實際上,以色列政府只是改變策略,用少量援助拖延飢荒,「慢慢餓死」加薩。
此外,由以色列和美國支持成立的「加薩人道基金會」(GHF)也備受爭議。巴勒斯坦人形容前往基金會物資發放點的路途就像「死亡陷阱」,人們可能因誤入「軍事緩衝區」被以軍射殺,或因人潮擁擠被踩踏致死。聯合國表示,自5月下旬以來,已有1,000多人在尋找食物時,被以軍殺害。
《路透》報導,以色列政府將220萬加薩人民的苦難,歸咎於哈瑪斯。以色列方面表示,控制援助的行動是為了避免資源落入哈瑪斯等武裝組織手中,並強調在戰爭期間已向加薩提供「足夠糧食」。
然而,據《衛報》估算,「加薩人道基金會」成立58天以來送入的糧食,即便平均分配,也不夠全加薩人口撐兩週。樂施會主任保羅(Scott Paul)也告訴CNN,以色列限制援助物資的發放,送達加薩居民手中的糧食,遠遠低於所需。
小兒科醫生、人道組織、駐外記者都在挨餓
不僅糧食吃緊,加薩的醫療資源也不足。整座加薩市僅剩兩組小兒科醫療團隊,每天卻湧入200名以上孩童求診。法瓦納(Musab Farwana)醫師整天努力搶救這些孩童,但往往徒勞無功。基本的注射藥物無法取得,替代的口服藥物孩童又吸收不良。這一週,已有三名重症患童回天乏術。
下班後,法瓦納還得和自己飢餓的孩子們分食微薄的晚餐。他的薪水幾乎買不到任何東西,市場架上空空如也、價格飛漲;麵粉價格已是年初市價的30倍以上。法瓦納也不敢冒險去「加薩人道基金會」的物資發放站,因為另一名醫生哈賈吉(Ramzi Hajaj)就在搶物資時喪命。.
在加薩,所有「有錢有力」的人都無法倖免;「人溺己溺」不是同理的選擇,而是無可逃避的現實。超過100家國際援救組織聯合聲明表示,他們正親眼看著同仁與合作夥伴因飢餓一天天消瘦。法新社記者工會21日指出,該通訊社歷史上首次面臨記者可能因飢餓喪命的情況。
專家:飢餓讓一個社會失去意義
《衛報》稱,飢餓不僅奪走巴勒斯坦人性命,同時系統性摧毀整個社會,造成身心的永久創傷。生理上,長期飢餓會迫使人體分解自身肌肉與器官以維持生命,阻礙孩童身體與認知發展,甚至影響下一代健康。
但飢餓不僅是生理問題,還會破壞社會結構。人們搶食反目成仇,甚至被迫做出羞辱、自殘或暴力行為,只為求生。即使日後身體康復,心理創傷卻終身難癒——被迫在孩子間取捨、拒絕親人求食,甚至為換取糧食出賣自己、姊妹或女兒,這些記憶將伴隨一生。
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世界和平基金會執行長、《大飢荒》(Mass Starvation: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Famine)一書作者德華(Alex de Waal)指出:「對飢餓倖存者而言,創傷、羞辱、尊嚴的喪失、禁忌的打破與社會連結的崩解,往往比肚子的飢餓更令人難以忘懷。」
飢餓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德華表示,加害者精準計算,提供剛好不會導致大規模死亡的最低熱量,使飢餓持續存在,進而摧毀一整個群體的尊嚴與社會秩序,是一種「種族滅絕式的人道主義」。
死神持續敲門
22日,一位母親哈立迪(Umm Youssef al-Khalidi)首次鼓起勇氣,準備前往「加薩人道基金會」的物資發放點碰碰運氣。過去幾個月,她因為要照顧年僅兩歲的么兒與癱瘓的丈夫,始終不敢冒險離家。
「我們一直靠喝水壓抑飢餓,」她說,「比起擔心自己,更怕我出事後,沒有人能照顧我的家人。」
哈立迪全家上週斷糧四日,最後靠一位路人施捨的一袋米與兩顆馬鈴薯,全家八口得以果腹。戰前,她的孩子們是常拿獎學金的資優生,現在卻只能坐在被炸毀的清真寺外,販賣手環換取一點食物。但現在幾乎沒人買飾品了,偶爾有路人憐憫她們骯髒瘦弱的模樣,願意掏錢,但物價飆漲,也買不了多少糧食。
「我的孩子都瘦成皮包骨了,稍微動一下就會頭暈。」哈立迪說,「他們坐下來問我今天有沒有東西吃,但我什麼都沒有。」最終,她決定踏上這趟不確定是否能平安返家的路。丈夫的手機早在戰爭初期就被偷走,這趟長途跋涉將無法聯繫,她只能獨自前行,全家也只能等待與祈禱。(推薦閱讀)加薩戰爭無止境,援助遭封鎖 WHO:3萬名兒童營養不良,正經歷「人為造成的大規模飢荒」
加薩居民生存的意義只剩下尋找食物,這場危機,全球正眼睜睜看著發生。
顯示全部
留言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