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吃麥香雞漢堡不要開車?酒測不會過?影片說法易誤解!專家與警方詳解
網傳一段 23 秒的短影片,影片字幕提到有人吃麥香雞酒測不過、一位疑似穿著警察制服的人實測,酒測器閃紅燈。經查證,交通大隊表示,酒測分為「檢知器」、「檢測器」二階段,在正式的「檢測器」檢測之前,民眾可要求漱口、等到距離已吃完 15 分鐘才受測等權益,傳言影片內容沒有提到酒測細節及相關權益,傳言為錯誤訊息。
吃麥香雞酒測不過?
原始謠傳版本:
吃麥香雞不開車 開車不吃麥香雞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官網:麥香雞無酒精成分
傳言提到麥香雞,MyGoPen 上網查詢麥當勞公開資料,根據官網「麥香雞」的營養資訊、成分,都沒有酒精,而自願性過敏原標示也沒有酒精。
(二)營養師:應是麵糰發酵產氣 吃的時候還未散逸
傳言說「邊開車邊吃麥香雞漢堡」、「盤查吹檢知器竟然爆閃」。MyGoPen 致電諮詢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她表示堡類外層的麵包在製作過程中,酵母菌在麵糰發酵的時候,會將醣類轉換成二氧化碳、酒精,麵包的氣孔就是二氧化碳、麵糰聞起來有淡淡香味就是酒精揮發產生的氣味,推測駕駛人應該不是吃的時候澱粉在口中發酵,而是麵包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但是麵糰發酵之後還會加熱烘焙,所以大多數的酒精就會揮發散掉,只會有微量的酒精存在於剛烤好的麵包當中,如果這時候吃下還來不及逸散熱氣、酒精的麵包,或是剛好吃了很大體積的麵包,才會有不小心吃進麵包裡的酒精的情況,但這樣的酒精量並不足以達到產生酒測超標的反應。
陳韻婷指出,像麵包這樣因為有發酵作用而產生酒精的類似食物還有饅頭,此外也可能會產生酒精的食物還有酒釀,酒釀的原理就是米加酒下去發酵,在分解的過程中也會轉換成酒精,還有一些像是醃漬類的食物,例如醃肉或泡菜,也可能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一些少量的酒精,陳韻婷強調,民眾不用擔心吃個泡菜鍋就會酒測不過,這些食物的酒精量上應該是不需要擔心的,而且通常也不是邊吃邊酒測、或是馬上吃完馬上酒測。傳言說吃麥香雞吹檢知器會超標,傳言應為錯誤訊息。
(三)交通大隊:二階段檢測 可要求漱口
傳言提到「檢知器竟然爆閃」。MyGoPen 針對酒測的相關問題詢問高雄市警察局交通大隊,交通大隊表示,依據警政署「取締酒後駕車作業程序」,執勤人員攔停車輛後,會以「酒精檢知器」檢知、或觀察駕駛人體外表徵,分辨有無飲酒的徵兆,如果研判駕駛人有飲酒的可能,才會請駕駛人以「酒精測試儀器」測酒精濃度。
高雄交通大隊指出,當實施酒精濃度檢測時,交警會依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同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 19 - 2 條的規定:
(1)應以「酒精測試儀器」檢測,且實施檢測過程應「全程連續錄影」。
(2)詢問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的結束時間,如果已達 15 分鐘以上,就可以進行檢測。但是如果不記得結束時間、或是距離結束時間還沒有 15 分鐘的話,受測者可要求漱口、或等到達到 15 分鐘後才進行檢測;受測者要求漱口,交警會提供漱口。
(3)實施檢測後,應告知受測者檢測結果,並請他在儀器列印的檢測結果紙上簽名、確認。拒絕簽名時,應記明事由。
(4)實施檢測成功後,不論有無超標,不得實施第二次檢測。但如果遇到檢測結果出現明顯異常情形時,應停止使用該儀器,改用其他儀器進行檢測,並留存原異常的紀錄。
由上述交通大隊的解說可知,民眾被酒測時,可以要求漱口、15 分鐘等權益,再加上營養師也表示麵糰發酵類的食物殘餘的酒精量極低,傳言說法不提「檢知器」、「測試器」二階段檢測的過程,以及上述執行細節,傳言應為錯誤說法。
酒測是測「肺呼出的氣體」 而不是「口腔酒氣」
此外,高雄交通大隊也表示,實務上尚未遇到民眾反應吃澱粉食物導致口腔有酒味的情形;而且高雄交大也再次宣導, 警方所實施的呼氣酒精濃度檢測,是檢測代表人體酒精代謝狀態「由肺呼出的氣體」,是酒精被胃腸吸收後,血液將酒精帶入肺部,因此呼氣出來會有與血液相符的酒精濃度,而非「口腔殘留的酒氣」,實務上民眾仍然常常誤解,誤以為酒測會受到口腔味道干擾,所以如果民眾還是有口腔殘留酒氣的疑慮的話,還是可以透過要求漱口、再實施酒精濃度檢測,這樣就可以避免口腔味道干擾的爭議。
結論
總結而言,吃麥香雞酒測不過應是錯誤訊息,營養師表示,堡類外層的麵包在製作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少許的酒精,但經過烘焙之後應該大多都已經散逸,頂多只剩下極少數酒精,民眾又剛好在麵包剛出爐、酒精還來不及散掉時就吃進嘴裏,或是短時間內吃進大體積的麵包,才有可能發生嘴巴裡有少許酒精的情況,但應不足以導致酒測超標。
此外,高雄交通大隊也表示,實務上是分為「檢知器」、「檢測器」二階段酒測,其中檢測器是測「肺呼出的氣體」而非「口腔氣體」,過去經驗中並沒有民眾表示酒測不過是因為吃了麵包、澱粉。
諮詢專家:
振興醫院 營養治療科 營養師 - 陳韻婷
高雄市警察局 交通大隊
延伸閱讀:
【易誤解】吃香蕉葡萄荔枝酒測會驗出酒駕的影片?勿過度解讀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