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千億軍事特別預算分6年執行 項目傳國安會與國防部正在拉鋸中
國防部規劃於8月底前提推出規模空前的9000億元軍事特別預算,預計分6年執行,軍事專家分析,以平均每年1500億元加計,正好可使國防預算在後續6年,都能達到占GDP3%以上水準,同步回應美方對台防衛的高度期待,和應對中共軍力威脅持續升高態勢。
美國總統川普曾主張,台灣國防預算應提高到GDP10%,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則提出5%的說法,駐美代表俞大㵢10日在前白宮首席策略長巴農(Steve Bannon)的Podcast節目時則指出,其實按照北約標準,台灣軍費約占GDP5%,其中包括用於韌性設施的1.5%。
由於川普政府暫援大型載台軍購案,據了解,還有內外拉鋸因素全案未定,包括部分有待對美協調,同時因為額度擴大編列,國安會與國防部對內容也有不同看法。
事實上,軍方在明年底還有兩項要到期的特別預算,包括新式F-16V採購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再加上國士安全韌性分配給國軍的1151億元,這次再加上將提出的軍事特別預算,將出現4大特別預算同步執行的盛況。
國防預算6年保底占GDP3%,揭仲:先匡總額再分案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川普政府對台灣施加相當程度的軍事投入壓力,「絕大多數在野黨對此非常清楚,基本上不會反對,因為美方立場強硬,中共威脅升高,台灣不可能沒有回應。」
對於國防部此次要提出新的特別預算,揭仲稱,主要是希望在不壓縮其他政府部門預算的前提下,維持國防支出占GDP3%、約8000億元的水準,比起今年國防預算還多出1500億元。
新的特別預算要擴增至9000億元,這剛好讓接下來6年的國防預算,都能維持在GDP3%之上,揭仲認為,這屬於「可以接受的上限」。
對於預算執行方式,揭仲提出創新建議,應避免「先定金額、後湊項目」的模式,最好是先匡定全案額度,再依據實際建軍進度,美方合作項目,逐步分階段提出不同的特別預算案,「如此一來,這樣立法院與社會接受度也會較高。」
重點提升網狀化作戰能力,蘇紫雲:萬事莫如防空急
由於美國在新型造艦與飛機進度落後,對外支援生產餘裕有限,揭仲主張,未來軍購主力項目,可以先置重點於提升「網狀化作戰能力」,例如升級Link22通訊系統、強化備援指揮體系、中低軌衛星應用,以及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等。
他指出,國內已有無人艇等技術基礎,未來可結合國際資源,引進電子戰設備,改善部隊現有裝備不足的狀況。同時,空軍F-16升級、陸軍戰場資訊交換系統與指揮決策輔助平台等,透過人工智慧(AI)鑑別目標與優先打擊任務分配,都是現代化戰場大幅提升反應速度與打擊精度,加速作戰節奏所需。
隨著新興軍事裝備持續擴編,未來作業維持費與人員維持費勢將大幅增加,揭仲提醒,今年上半年軍方已兩次調升人員薪資,每年將增加約450億元支出,加上未來義務役擴編,人力成本勢必上升,同時如果年度預算未能相應成長,作維費也要大幅提升,否則恐將影響裝備妥善率。
「萬事莫如防空急」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則表示,新的軍事特別預算,應納入反艦、防空飛彈、野戰防空、M109A7自走砲,甚至是雷射防禦等系統,以全面提升我國總體防空能力。
有關提升反艦與防空能力部分,蘇紫雲先前曾在一篇專文建議,可參考其他民主國家合理提高國防預算趨勢,與結合台灣成熟科技,以低價高效的方式抵銷敵方的儎台優勢。例如以導引彈藥遂行「以陸制空、以陸制海」,創造有效的拒止區。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