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卡無法看展?烏菲茲祭自拍禁令 美術館長:不應阻擋新舊世代對話
打卡和自拍已成為新世代逛美術館、博物館的主流觀賞方式,歐美近年發生多起觀眾因自拍出包毀壞藝術品的行為。以收藏文藝復興畫作聞名的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日前發生一名遊客在自拍時損毀十八世紀肖像畫,館長西蒙娜表示,將限制遊客在美術館內的自拍,引發藝術界的熱烈討論。
這位遊客在自拍時模仿畫中男主角的姿勢,結果不小心撞到畫像,導致畫中主角的靴子附近破了一個洞。烏菲茲美術館除了提出告訴,館長西蒙娜亦發出聲明表示,遊客到博物館製作表情包或自拍上傳社交媒體的問題十分猖獗,美術館將設定明確限制,防止任何不尊重文化遺產的行為。在此之前,義大利馬飛宮也發生遊客為了擺姿勢拍照坐上藝術家的水晶椅子,導致椅子彎曲變形。藝術大師哥雅和達利的作品,也都曾因遊客自拍遭到損傷。
烏菲茲美術館的聲明引發了兩派看法。一派認為自拍是新世代欣賞藝術品的方式,不該禁止。一派認為欣賞藝術品應該專注,自拍會影響其他觀眾,建議美術館應該採取措施來解決此一問題,包括設置自拍區、警報區,以及規劃「不可拍照」的特定時段,滿足不想被打擾的觀眾。
歷任史前館、史博館等多間博物館館長的王長華表示,打卡和自拍再分享到社群平台,不只是新世代觀賞藝術品的主流方式,也是新世代「人和人的連結方式」。此一欣賞習慣迥異於上一代「用肉眼專注看展」,應該彼此尊重。她認為美術館應該尊重不同世代的觀眾,「不要用過多規範把觀眾擋在外面。」
曾擔任高美館館長的亞大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表示,數位時代「 行銷碎裂化」,日本森美術館便曾出版專書詳述如何透過打卡成功行銷美術館。然而,嚴格規定不能拍照、要求觀眾把手機留在館外的豊島美術館、直島美術館,也能能吸引大批觀眾。
參訪美術館該不該自拍?李玉玲認為「涉及不同世代的觀點」,美術館可以根據自身的空間條件、展品的屬性,向觀眾說明適不適合自拍,但不應該明文禁止。她認為,「禁止自拍」會「造成年輕世代跟古典世代的差異」,彼此無法有效對話,也把新世代觀眾排除於古典藝術領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