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疫苗猶豫非新冠首見 防疫醫師:理解+同理比單純科學更重要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新冠疫情解封後,出現明顯的「疫苗猶豫」現象,民眾不願意接種疫苗,也讓全球防疫單位陷入困境,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疫苗猶豫現象早在疫情前就存在,民眾對疫苗的信任不足、低估疾病風險,以及接種便利性等,都是造成疫苗猶豫的原因,因此宣導接種疫苗時,比起提供科學證據,更需要理解民眾,才有機會改善疫苗猶豫。

林詠青說,疫苗猶豫是指在疫苗供應無虞下,民眾不願意接種的狀況;若以疫苗接種意願分為象限,最左邊是什麼疫苗都會接種,最右邊則是完全不接種者疫苗者,中間這類族群即是疫苗猶豫重點。

林詠青回溯疫苗猶豫歷史,早在18世紀就已存在。當時天花疫苗是要從膿泡取出,英國在1853年強制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接種,引發父母反彈,後續反疫苗運動持續擴大,但1867年政府仍將強制接種年齡擴大至14歲以下,直至情況愈來愈嚴重,才在1898年增訂良心豁免條款。

新冠疫情爆發前,世界衛生組織就已曾針對疫苗猶豫的現象提出警示,導致疫苗猶豫主要有「3C」因素,分別為信心(Confidence),如民眾對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不信任;自滿(Complacency)低估疾病風險,認為自己不會傳染;便利性(Convenience)接種流程繁瑣、地點不便,或需自費、請假等。

林詠青說,疫苗跟藥物不同,疫苗接種對象是健康的人,並且是預防疾病,不易立即看到效果,當疾病發生率下降時,不良反應的容忍度也會隨之降低,因此疫苗幾乎都會經歷階段性變動。像是,一開始疫情爆發時,沒有疫苗可打,讓疾病發生率提高,但當疫苗問世後,接種率上升,使疾病發生率下降,但隨之而來的是不良事件增加,一旦不良事件增加,接種率就會下降,進而使疫情再次爆發,無限陷入循環,直到疾病根除為止。

林詠青表示,2021年起,新冠疫苗陸續問世,但是接種的人數卻是逐年下降,民眾並非不打疫苗,以2024至2025年的流感季為例,全國流感接種率達5成。

新冠疫情期間,疫苗猶豫特別明顯。林詠青指出,錯誤訊息讓民眾對疫苗效果、副作用及藥廠製造產生疑慮,研發速度快也成為民眾畏懼接種的原因。例如「緊急使用授權」或「三期臨床試驗尚未完成」等關鍵字,也常成為民眾猶豫接種。

此外,我國社會學研究也發現,台灣民眾在疫情升溫時普遍存在「樂觀偏誤」,低估負面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形成一種「鴕鳥心態」,對疫苗安全性的態度產生顯著影響。

林詠青指出,疫苗猶豫並非是缺乏科學知識,而是利弊權衡、情感與道德考量。有些人擔心小孩或長者因接種受害,有些人則是在擔心自己會傳染家人才決定接種。他強調,疫苗宣導不應僅停留在告知,而應走向說服,運用同理心了解民眾擔憂,透過開放式問句引導討論,尊重自主決策,避免標籤化民眾。

秒讀即時話題不費力 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疫苗猶豫現象。本報資料照片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煎魚不抹鹽一樣超漂亮 國宴主廚傳授不失手秘訣

壹蘋新聞網
02

彰化「4千多筆土地」無人繼承!「公告現值逾29億」…列冊期滿將法拍

三立新聞網
03

一週滿床22次!雙和醫院被爆「護病比1:13」喊冤:曝人力數據盼體諒

三立新聞網
04

國小學生年減3.2萬人 「這一年」跌破百萬

NOWNEWS今日新聞
05

老婆和孩子遊沖繩竟腦出血 他砸百萬包機回台治療:沒意志了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捷運三鶯線定向越野挑戰賽 吸引300人熱情開跑

中華日報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首度召開分里說明會

中華日報

嘉市2025年單身聯誼第二場浪漫延續 市府盼促成良緣

台灣好新聞

土星衛星泰坦的甲烷湖,或有生命起源的「原始細胞」

科技新報

陳致中曝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 醫提醒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鏡週刊

新北捷運三鶯線定向越野挑戰賽 吸引300人熱情開跑

台灣好新聞

臺東營業慢車驗車掛牌上路共創旅遊、業者、遊客三贏

勁報

歲月留聲.金曲再現音樂會 新營文化中心登場

中華日報

彰化江村雄攝影美博館開館(2)(圖)

中央通訊社

景福宮開漳聖王神轎首度進駐台北車站 蘇俊賓:宗教交流的最佳典範

台灣好新聞

彰化江村雄攝影美博館開館(1)(圖)

中央通訊社

江村雄攝影美博館彰化開幕 李永得受邀致詞(圖)

中央通訊社

江村雄攝影美博館彰化成立(1)(圖)

中央通訊社

江村雄攝影美博館彰化成立(2)(圖)

中央通訊社

新心相in移定幸福 集集舉辦新住民嘉年華

台灣生活新聞

江村雄投入攝影藝術逾60年 攝影美博館彰化成立

中央通訊社

冷氣2月不關「電費兩千有找」!寵物在家不怕熱 1招更省電

TVBS

屢遭點名下台 衛服部長邱泰源吐苦水:做越多被罵越慘

TVBS

斥資3.6億擴增3.3萬個納骨櫃位 太平第3座納骨塔完工預計115年初啟用

中華日報

高雄議會擴大採購秋節禮盒 63.5萬力挺身障團體

中華日報

「2025新竹市青草湖環湖小鐵人趣味賽」 水陸嘉年華熱鬧展開

觀傳媒

提升結婚率與生育率 嘉市府與地藏庵辦單身聯誼促良緣

觀傳媒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夏日變身街頭文化舞台 2025 後街文化祭《街頭進化論》熱力回歸!

藝點新聞

北港警攜手阿甘叔叔 「阿甘出任務.青春有薯趣」200名親子同樂學防詐反毒

觀傳媒

女Coser成人展遇男同學!最後結局神展開

民視新聞網

景福宮神轎首度進駐台北車站 蘇俊賓:宗教交流的最佳典範

桃園電子報

三鶯線定向越野挑戰賽 吸引300人熱情開跑

觀傳媒

電競風潮席捲雲林!「2025雲林電競派對」虎科大經國體育館熱鬧登場

觀傳媒

7小時前還在宣傳活動 新竹5星餐廳突宣布「老闆過世了」永久歇業

太報

螺陽文教基金會30週年慶 振興地方藝文傳承在地文化

台灣生活新聞

2025雲林電競派對熱血開幕! 全齡享受電玩樂趣

台灣生活新聞

全台「最低限速」在這!阿公騎電動車也就超速 爆笑烏龍真相曝光

三立新聞網

高市啟動中小學教師科普精進研習 強化探究式教學 力促科學教育深耕

中華日報

17日午後雷雨範圍擴大 大台北防36度以上高溫

中央通訊社

桃園培訓49位新住民輔導員 深入社區成家庭依靠

桃園電子報

雙和醫院急診爆滿!護病比1:13 衛福部要調查

中廣新聞網

同人展霸佔南港!「2500多攤」粉絲擠爆 接棒文博會

TVBS
影音

扯!距中秋節還將近2個月 中部蛋黃酥名店已現排隊人潮

民視新聞影音

扯!距中秋節還將近2個月 中部蛋黃酥名店已現排隊人潮

民視新聞網

飛航教育親子學堂樂無窮 大家一起來「搞」飛機!

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