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女性月經異常或不孕 醫:子宮「這些問題」恐是元兇!子宮鏡助力揪出病灶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29日01: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對於有生育困難的患者,若超音波影像顯示明顯的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醫師可依情況評估後安排治療性子宮鏡手術。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若持續出現月經異常,如嚴重經痛、經血量過多,或有懷孕困難、易流產等狀況,可能是子宮病灶惹禍!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吳彥蓁醫師建議,若女性朋友長期飽受上述婦科問題困擾,應及早就醫掌握身體狀況。臨床上常見利用「子宮鏡」處理子宮腔內病灶,如子宮內膜息肉或增生、子宮肌瘤、子宮腔沾黏等,亦可用於診斷前的檢查,吳醫師也為大家進一步說明相關須知。

這些常見症狀代表子宮恐有病灶 高風險族群要警惕

吳彥蓁醫師指出,子宮病灶的警訊包括明顯經痛、經血量突然增加、出現大血塊,或兩次月經間仍有異常出血,且症狀持續數月。此外,備孕超過一年未成功懷孕,或反覆流產,也需警覺可能是子宮內膜肌瘤、息肉,或子宮腔內沾黏、中隔等問題所致。體重過重、多囊性卵巢患者,以及乳癌患者因藥物治療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增厚、長期不規則出血等,同樣屬於高風險族群。

「子宮鏡」直接觀察子宮內部 分診斷、治療2類型

子宮鏡檢查透過將細小的內視鏡放入子宮內,讓醫師可直接觀察子宮內環境。吳彥蓁醫師說明,子宮鏡臨床上分為診斷性和治療性兩種。前者用於確認子宮內膜有無息肉、肌瘤、沾黏、慢性發炎等,不需全身麻醉,一般約3至5分鐘可完成。檢查通常安排在月經剛結束到排卵前,此時內膜尚未增厚,子宮內部狀況較清楚可見;檢查在門診即可進行,不需空腹或住院,若是無性經驗者,檢查過程也可不使用鴨嘴。

「治療性子宮鏡」作為門診微創手術,通常僅需麻醉即可在確認病灶位置後同步進行精準處理。吳彥蓁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傳統的電燒術式外,新一代「冷刀子宮鏡」(或稱速潔刀)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冷刀技術採用機械性剪除取代高溫電能切割,可減少熱能對組織的影響。這對於有生育計畫、需保留子宮內膜完整性的女性尤其重要。此外,冷刀子宮鏡因操作精細、組織傷害小,也適用於黏膜下肌瘤切除、子宮中膈修整及子宮腔沾黏分離等複雜病況,可降低術後沾黏發生的機率,並有助於患者術後恢復順利。

超音波、子宮鏡有何差異?醫說明婦科病臨床應用

吳彥蓁醫師解釋,雖然超音波是婦科常用的第一線檢查工具,但其二維影像仍有侷限。由於子宮內膜會隨月經週期增厚,影像解析度有限時,較難精準辨識細小病灶。特別是位於子宮腔內的「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常因以下情況而難以完整呈現:

  • 內膜遮蔽:當子宮內膜增厚時,可能掩蓋體積較小的病灶,使其在影像上不明顯。
  • 邊界混淆:難以區分病灶究竟是單純的內膜息肉,還是大部分埋在肌層、僅部分突出至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

因此,吳醫師強調,即使超音波檢查結果看似正常,若女性持續出現月經異常或不規則出血,仍建議進一步接受「診斷性子宮鏡」檢查,以直接觀察子宮腔內環境,避免遺漏隱藏病灶。

對於有生育困難的患者,若超音波影像顯示明顯的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醫師可依情況評估後安排治療性子宮鏡手術。吳彥蓁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年輕女性的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生長於子宮腔上三分之一處,也就是胚胎著床的關鍵位置。透過子宮鏡切除病灶,可協助改善子宮腔環境,讓胚胎著床條件更穩定,是否能影響懷孕結果仍須由醫師依個別狀況評估。她舉例,一位約30歲的女性患者,婚後多年未能自然受孕,準備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檢查發現子宮腔內有多顆息肉,醫師於取卵後安排子宮鏡手術將病灶切除。臨床上也有患者在子宮環境改善後,後續生殖療程得以順利進行;實際情況仍視個人條件與醫師專業評估而定。

試管嬰兒療程要順利進行,除了胚胎品質外,子宮腔環境穩定同樣重要。因此在植入胚胎前,醫師需再次確認子宮內膜環境,尤其慢性發炎沒有明顯症狀,卻是影響胚胎著床的可能因素之一。吳醫師也強調,部分患者因體質問題息肉或肌瘤可能復發,若希望自然懷孕,建議手術後即可開始備孕。

擔心過程不舒服?醫:感覺類似抹片檢查 提醒2情況不適用

吳彥蓁醫師指出,若超音波檢查初步懷疑子宮腔內有病灶,醫師可依評估進一步安排子宮鏡檢查或治療性手術。她提醒,子宮鏡屬於侵入性檢查,仍有輕微感染風險;若患者正處於嚴重陰道或骨盆腔急性發炎期,或正在懷孕,則不建議進行此項檢查。

對於擔心檢查過程會疼痛的民眾,吳彥蓁醫師說明,其實感覺與抹片檢查相似。檢查時會以生理食鹽水輕度灌注子宮,使內腔撐開以利觀察,患者可能感到短暫的輕微悶脹,但大多數人都能耐受,若有不適也可隨時與醫師反映。

她補充,檢查過程中鏡頭可能輕微碰觸子宮內膜,造成短暫刮傷,術後出現少量出血屬正常現象,通常一至三天內即可恢復。至於外界關心的「液體吸收過多(水中毒)」風險,診斷性子宮鏡所需灌注液體量相對較少;即使在手術過程中灌注量較大,現場也有婦產科與麻醉科醫師全程監控,能有效降低相關風險。

【延伸閱讀】

不只坐月子 更要坐心情!月子中心三階段落實支持模式接住媽媽情緒

私密處搔癢小心是陰道感染 從「分泌物」顏色察覺健康警訊!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