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親中派李在明未表態出席93閱兵 日經亞洲:向日本靠攏讓北京深感不安
南韓總統李在明由於過往被視為親中色彩明顯,因此就任之後如何處理南韓與美、中、日等國關係,成為外界關注目標,近期他將日、美做為首波出訪對向,並選擇東京作為首站,打破了60年來的慣例,與日方發表峰會聯合聲明也是17年來首見,似乎凸顯出日韓關係正迅速升溫,且李在明尚未決定是否出席中國9月3日舉行的閱兵儀式,恐令北京當局大感不安。
長期觀察北京政局的日經亞洲(Nikkei Asia)資深撰稿人中澤克二,在專文之中指出,於今年6月就任的李在明,近日在首度出訪行程中,將東京擺在華府之前,是日韓關係自從1965年正常化以來的首次,且李在明23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時,雙方熱切握手、達成加速強化關係發展的共識,更在會後發表17年來首份聯合聲明,似乎都凸顯日韓有意將歷史仇恨暫時放在一邊,努力推展雙方關係的態度。
朝鮮半島脫離日本殖民80周年 日韓和解令北京不安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朝鮮半島正式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80周年,因此特別具有象徵意義,且北京當局也正在緊鑼密鼓籌備其所謂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包括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大規模閱兵的一系列相關活動,中澤克二指出在此時間點之前,日、韓雙方展現出和解升溫的態度,且李在明迄今並未回覆是否會出席閱兵,因此一連串發展恐將使北京感到不安。
專文表示即便中共在1949年獲得內戰勝利,建立政權,但仍持續尋求爭搶歷史話語權,提升其威望,因此在2015年9月3日,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首次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的閱兵儀式,除了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之外,時任南韓總統朴槿惠的現身,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她是唯一一名出席該儀式的美國盟邦領導人;到了今年,由於李在明過往親中、反日的立場明顯,因此北京對於李在明的出席,抱有相當程度的期待。
李在明(左)就任後首度出訪選擇東京,與石破茂(右)互動熱切,被外界視為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美聯社)
2015年朴槿惠出席北京閱兵 被視為中國強盛象徵
中澤克二引述流傳在中國網路、描述中韓關係變化的文章內容,指出李在明若出席閱兵,「不僅是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冒犯,也會對日本傳遞出負面態度」,且目前南韓「對外關係的優先考量,聚焦於和美國之間的聯盟,以及與日本關係的改善,並非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專文認為,習近平2015年舉行閱兵儀式,並且在北京故宮內端門廣場前,與來訪的外賓握手,猶如明朝永樂帝統治之下的盛世景況,1名北京知識份子曾表示習近平「效仿了在明朝極盛時期統治中國的永樂帝,讓我因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且許多中國人都將朴槿惠的出席,視為朝鮮向中國朝貢歷史的重現;曾有一篇中國網路貼文更形容此事為「高麗女王向中國朝廷的致敬」。
即便過往親中色彩明顯,李在明(左)在當前的局勢之下,恐將持續選擇與美、日交好的路線。(美聯社)
時局環境大不相同 美日韓關係更加緊密
根據過往歷史學家所整理的脈絡,東亞地區存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國體系」(tributary system),周邊政權的統治者往往會在固定時期向中國皇帝進貢,以換取中國對其政權的承認,朝鮮半島就曾經是該體系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因此,朴槿惠當時基於中國經濟發展蓬勃,且國際影響力正迅速爬升,因此做出了參加天安門閱兵的決定。
然而目前的情境與10年之前已截然不同,目前南韓與美國在俄烏戰爭之中同一陣線,且川普政府在中國威脅日增的環境下,對美、日、韓3方的合作態度更趨積極,不希望因為歷史問題而讓日韓形同陌路,因此也讓李在明出席北京閱兵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這樣的發展,除了使北京大感憂心之外,也將牽動東亞情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