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喝咖啡是好還是壞?哪種咖啡豆最健康?醫曝各大研究 咖啡最好的喝法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17日11:08 • 發布於 10月19日16:00

喝咖啡是好還是壞?歷年來各大期刊曾經刊登不少有關咖啡的研究,結果有的研究顯示喝咖啡會保護心血管,有些則說咖啡會增加認知障礙風險,這到底怎麼回事?醫師分享最完整、最健康的咖啡喝法。

每天喝咖啡越多,腦容量越小?

預防醫學醫師張適恆分享,2022年10月南澳洲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咖啡越多的人,腦部白質、灰質和海馬迴的體積都會變小,等於腦容量縮小。特別愛喝咖啡、每天超過6杯的人,罹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更增加53%,即使改喝無咖啡因咖啡也無濟於事,認知障礙風險仍增加19%。

久坐的人喝咖啡反而保護心血管?

不過2024年4月,針對1萬名美國人的分析顯示,每天久坐超過6小時會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近80%。但若久坐者恰好愛喝咖啡,咖啡似乎對久坐習慣有些保護力,心血管疾病風險反而不明顯。

多喝咖啡恐增加肺癌風險?

張適恆說,2024年7月一項整理14篇研究的綜合分析發現,喝咖啡與肺癌風險呈正相關。每天多喝一杯250c.c.左右的咖啡,肺癌風險增加6%。重度飲用咖啡者與完全不喝咖啡者相比,肺癌風險大幅上升28%,且這種關聯性在女性比男性更明顯。

每天喝3杯咖啡可降低罹患心臟病機會?

2024年9月,英國生物資料庫的一項研究分析近20萬名原本無心血管疾病的英國人,發現每天至少喝3杯咖啡,罹患心臟病的機會可降低約一半。

然而,2020年同樣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分析數萬名37歲以上成年人的研究卻發現,咖啡喝多了,一些與認知功能相關的指標反而下降。但這並不意味喝咖啡會導致失智,觀察到的認知功能指標異常與失智仍有一段距離。

喝咖啡會改善腸胃道?

2024年11月,《自然》期刊發表一篇2萬多人的研究指出,若平常咖啡量超過每天3杯,腸道中一種名為勞森桿菌的有益菌數量會增加,甚至高達不喝咖啡者的8倍。喝無咖啡因咖啡者,這支有益菌數量同樣很多,顯示咖啡中除咖啡因外,一定還有其他物質可改善腸道菌相組成,間接改善腸胃道健康。

張適恆說,短短2、3年間,有關咖啡的研究,時而出現正面結果,沒多久又冒出驚人負面研究,連醫生也不太確定該如何建議大家喝咖啡。後來大多採取保守做法,建議適量飲用,每天1至2杯即可,切勿過量。

除了適量就好,難道沒有更實際、讓人更安心喝咖啡的建議嗎?張適恆說,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偏負面的研究結果,究竟是咖啡中的哪些成分造成,但咖啡是如此受歡迎的飲料,全球每4人每天就喝掉1杯咖啡,所以在享用咖啡的同時,盡可能避開影響健康的化學物質非常重要。

避免攝取過多丙烯醯胺

大量喝咖啡的人要注意丙烯醯胺。與其他高溫處理食物相比,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其實很低。若每天喝不到3杯咖啡,丙烯醯胺影響微乎其微;但大量喝咖啡的人一定要留意,丙烯醯胺是2A級致癌物。所謂2A級是指在長期大量接觸下,確定會引發某些動物罹癌,人體數據則顯示可能增加特定癌症風險,但確定程度不如在動物身上高。

烘焙咖啡豆時,高溫會催化咖啡豆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胺基酸進行梅納反應,產生丙烯醯胺。烘焙時間與溫度影響丙烯醯胺含量,磨成咖啡粉後沖泡時,會有一部分丙烯醯胺溶解到咖啡中。2024年9月,台灣高雄正修科技大學的報告發現,咖啡豆烘焙時間愈長,丙烯醯胺含量愈低。烘焙10分鐘的咖啡豆,丙烯醯胺含量較烘焙5分鐘者降低約35%。

烘焙愈久丙烯醯胺愈低

就咖啡豆常見的淺焙、中焙、重度烘焙分類而言,烘焙程度愈重,丙烯醯胺含量愈低。原因是隨著時間拉長,產生的丙烯醯胺會再度被高溫分解。不過相對而言,烘焙很久的咖啡豆,如綠原酸等抗氧化物也會較少。

2020年一項研究蒐集8種市售咖啡豆磨成粉、沖泡成黑咖啡,以儀器檢測丙烯醯胺含量。結果顯示,磨好的咖啡粉每公斤含400至900微克丙烯醯胺;沖泡好的咖啡若以每公升計算,丙烯醯胺含量介於30至90微克之間。

沖泡方式可分為水煮、滴漏或高壓萃取。水煮是將咖啡粉放入滾水中煮一陣子,如土耳其咖啡;美式咖啡或濾掛式咖啡採滴漏方式;義式濃縮咖啡則是高壓萃取。

少喝即溶咖啡

這幾種沖泡法中,水煮法溶解的丙烯醯胺最多,溶解最少的是高壓萃取。此外,若喝咖啡量較大,盡可能選擇咖啡粉萃取的咖啡,少喝即溶咖啡。即溶咖啡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較多丙烯醯胺。

阿拉比卡品種可減少丙烯醯胺

咖啡豆盡量挑選阿拉比卡品種也可減少丙烯醯胺,因為阿拉比卡的胺基酸含量較低,在梅納反應下較不易產生丙烯醯胺。尚未成熟的咖啡豆烘焙後會變成瑕疵豆,丙烯醯胺含量也較多。原因是這些未成熟咖啡豆含有較高的天門冬胺酸,在梅納反應下丙烯醯胺產量就會較高。

總之,若每天喝不到3杯咖啡,完全不需擔心咖啡中微量的丙烯醯胺。但若每天喝超過4杯,選擇中重度烘焙的咖啡豆,避免水煮沖泡法,並盡量不喝即溶咖啡,就可避免攝取過多丙烯醯胺。

高血壓者每天最多喝1杯咖啡

根據統計,台灣每4名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盛行率非常高。再加上咖啡是極受歡迎的飲料,讓喝咖啡與高血壓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許多長期流行病學研究已顯示,有適度喝咖啡習慣的人,即每天喝1至3杯咖啡者,長期下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失智症的機率會明顯降低。唯獨對高血壓者而言,咖啡似乎就不是那麼友善的飲料。

2016年一項西班牙研究顯示,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若習慣喝咖啡,血壓控制不佳的風險介於14至26倍之間。2023年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發現,對於收縮壓大於160mmHg、舒張壓大於100mmHg的第二、三期高血壓患者,每天喝咖啡只要超過1杯,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就會增加到2.05倍。但如果只喝1杯咖啡,這種風險就等同於不喝咖啡的人。

盡量喝過濾後的咖啡

咖啡除了含咖啡因、許多抗氧化物,還含有大量油脂類物質,包括脂肪酸和幾種溶解在油脂中的親油性物質,主要是咖啡醇和咖啡豆醇這兩種化合物。這些油脂類物質是雙面人,許多研究發現咖啡醇和咖啡豆醇具有抗發炎、保護肝臟,甚至對抗癌細胞的活性作用;但反過來卻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那麼,這些油脂類物質到底該不該一起喝下肚?綜合上述利弊得到的最終結果會如何?2020年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該研究對象為50萬名挪威成年人,追蹤20年並分析他們的喝咖啡習慣,以及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關係。意外發現,60歲以上的男性若都喝未經過濾的咖啡,心血管疾病風險竟會增加19%。若每天喝超過8杯未過濾咖啡,甚至會增加9%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

換句話說,若是大量喝咖啡且喝的是未過濾咖啡的人,根據這項研究,壽命有縮短的風險。反之,若喝的是有過濾的咖啡,就能獲得咖啡的大部分好處。與完全不喝咖啡者相比,喝過濾咖啡者的總死亡率可降低15%。

何謂過濾後的咖啡?就是以濾紙、濾布將油性物質過濾掉的咖啡,如濾掛式咖啡、冷萃咖啡、虹吸咖啡都屬於這一類。若是將咖啡粉直接與水煮的土耳其咖啡,或簡單用金屬濾網把咖啡粉壓下去的法式濾壓,就不算是過濾過的咖啡。不過請注意,若每天只喝1至3杯、適量喝咖啡的人,這一點點油脂不會有影響。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適恆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飯後走路降血糖攻略:走多久最有效?步數、禁忌、超過1時間無效

「5分鐘微步行」正流行,也能減重?美研究走比不走者 血糖峰值降很大!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常春月刊
03

肺炎已成第三大死因!專家:65 歲以上務必接種「這2劑疫苗」

健康醫療網
04

長壽秘訣曝 沖繩人愛吃「1甜食」!很少健身也不跑步

三立新聞網
05

明天立冬!麻油雞、薑母鴨太燥熱 中醫揭「白蘿蔔是養生首選」

中天電視台
06

不只變胖!千人調查揭「3大NG行為」恐讓代謝變差:外食族這樣吃才營養

優活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