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遲無進展,國民黨籲綠營:回應基層真正需要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今(31)日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持續沉迷鬥爭,導致民意全面反彈,國民黨團呼籲民進黨立即停止杯葛民生法案、全面推動普發現金、落實財劃法,以回應基層真正的需要。
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副書記長黃心華說,面對全球經濟挑戰與關稅衝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紛紛規劃普發現金、振興內需,但民進黨在726大罷免失利之後,仍採取「政治焦土作戰」,不斷阻擋立院關於普發現金的決議,也不遵照財劃法將補助款發放給地方政府,讓人非常遺憾。
市議員江怡臻質疑,至今民進黨仍未正面向全民說明,在這場關稅衝擊下,各行各業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國民黨與民眾黨智庫,日前共同組成「民間版關稅衝擊評估小組」所提出的初步報告,已明確指出:即便新關稅尚未正式實施,已有超過五成廠商的對美業務受到影響,更有23%的業者考慮將產能移轉海外。此刻產業面臨關稅政策未定、相關補助機制仍無著落的窘境,但民進黨政府卻不斷掣肘許多有利民生經濟的法案。
江怡臻提到,若超徵多少就發多少,照民進黨的算法,超徵1.8兆,除以2300萬人,應該要發7萬8,因此執政黨不應再多說廢話,1萬元先發再說!但遺憾的是,截至今日,民進黨卻至今仍處處杯葛、遲遲不願落實。7月26日的罷免鬧劇已經落幕,普發現金是日、韓、新加坡都採用的政策,但民進黨仍在政治算計,企圖轉移焦點,甚至很多綠營民代還主張地方政府也應該普發,殊不知地方政府很多稅收都已上繳中央或拿去還債,且並沒有累計賸餘,這和中央政府的情況不同,請綠營民代別再混淆視聽。因此民進黨應盡速「還稅於民」,並把中央苛扣的地方補助款如數歸還,並停止杯葛《財劃法》的修法及普發現金的立院決議,並別再惡意扭曲在野黨的主張。
市議員呂家愷表示,若民進黨真認為普發現金會掏空國庫,那過去幾年發三倍券、振興券、6000元現金又算什麼?自己發叫「共享經濟成果」,別人發就是「收買選票」?更諷刺的是,2008年馬政府發消費券時,賴清德、潘孟安都主張應該「直接發現金」,如今卻雙標不認帳。不僅如此,近期網路上充斥各種造謠圖卡,指稱地方政府稅收超徵應普發現金,但詳細去看,這些圖卡只是拿某一年地方政府財政較好的情況來試算普發的金額,但試算的結果卻多了10倍,令人啼笑皆非。在野黨主張中央政府普發1萬元現金,是因為中央政府有累計賸餘,但地方政府其實是累計短絀的狀況,呂家愷認為,如果民進黨的民代主張地方政府也要普發現金,那應該比照立法院,在議會遵照程序先訂立自治條例。此外,在人民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新台幣是最好的朋友,民進黨不應該把在野黨主張還稅於民、普發現金的作法,視為洪水猛獸。
市議員劉美芳也指出,這次民進黨嶄露了幾大邏輯矛盾,包括「支持補貼台電卻拒發給人民」、「普發現金標準搞雙標,綠可發別人不能發」、「妄稱經濟無需刺激,忽視基層壓力」、「無視國會三讀與六成民意,違背民主正當性」,政治人物應該了解到,人民繳稅的目的並非只是拿去補貼國營事業的虧損,而是應該在有餘裕時共享果實。政府應以相同標準檢視所有財政支出,而不是選擇性的否定人民的訴求。
副書記長黃心華再次強調,與其讓政府花大錢補貼台電數千億、獨厚綠友友的綠能產業,不如普發現金給民眾,因為民眾不相信政府能夠公平的分配稅金,且應讓民眾自己決定要把錢花在哪個刀口上。同時,在野黨在立院提出的特別條例,不僅是普發一萬元,也包含提供企業金融支持、開拓多元市場、勞工安定就業等完善配套,能增加社會的「經濟韌性」。相對之下,民進黨只會造謠扭曲,甚至還苛扣財劃法應該要分配給地方的補助款。如果民進黨認為普發一萬元現金會讓國家財政體質空虛,那麼我們建議綠營的朋友可以發起公開活動,將這一萬元回捐給國庫署的「一般捐款帳戶」,同樣可以達成回饋國家的目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