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貴瓶裝水292萬台幣!礦泉水、純水有差別 10大挑水關鍵全攻略
炎炎夏日,許多人會到超市、超商買水喝,但購買瓶裝水前你/妳會看什麼,是有礦物質的礦泉水派,還是純淨無菌的純水信徒?市面上純水普遍透過RO逆滲透多重濾淨,過濾掉大部分的雜質,僅少數純水品牌除了RO逆滲透,還多一道高溫煮沸製程,反而成為特定族群的買水首選,《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出網友購買瓶裝水的關鍵考量,一探喝水派系背後的選擇邏輯!
No.1 水的pH值
市面上販售鹼性水的品牌越來越多,大量廣告與活動造成「水的pH值」創下多次聲量高峰,衝上排行榜冠軍,近年來,坊間流傳「鹼性水可以中和體內酸性」的說法,聽起來很誘人,但專家指出只是迷思,人體各器官如血液、胃部都有保持酸鹼恆定的機制,並非單靠喝鹼性水就能改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也提醒,「喝足量的水有益健康,但鹼性水並沒有改善體質、治療疾病的功能」。
瓶裝水挑選10關鍵。圖/翻攝自unsplash
No.2 產品製程
市面上的純水多半是透過RO逆滲透技術去除雜質與礦物質,雖過濾掉多數有害物質,但沒經過高溫處理,仍有微生物殘留的風險,因此有沒有「煮沸過」很關鍵!有網友就推崇泰山105°C高溫煮沸的純水,不僅是癌症化療免疫力較弱族群,或術後須細心照護者的最強後援,更是新手爸媽嬰幼兒出遊快速泡奶的首選。
不只人類對喝水講究,在愛屋及烏的照顧下,家裡有「寶貝主子」的毛爸媽們,早就升級為挑水專家,此外,近期防災包話題爆紅,能常溫保存、開瓶即飲的純水,是災害發生時可立即使用的無菌應急水源,不少家庭將其列入防災包,作為關鍵時刻的儲備救命水。
No.3 品牌
「品牌」常被視為信任與品質的象徵。因為知名品牌雖非絕對保證,但通常擁有較穩定的製程與定期的品質檢驗機制,對消費者而言,在選擇時也更有保障。
No.4 價格
市售瓶裝水價差驚人,學生和小資族常常精算每一毫升。但現在大家不只看價格,也講究水的品質與安全,高CP值還要有保障才是真理!
冷知識:全球最貴瓶裝水是「Beverly Hills 90H2O」,瓶蓋鑲滿鑽石,一組要價約台幣292萬,「這不是水,是行走的珠寶盒」!
瓶裝水挑選10關鍵。圖/翻攝自unsplash
No.5 促銷活動
對很多人來說,選水也要重視高CP值,選購時常會將第2件折扣、買一送一、贈品活動等優惠一併納入考量。各品牌推出的箱購優惠、點數回饋或聯名活動,也成為吸引購買的重要因素。
No.6 口感
水看似無色無味,但舌尖最誠實,入口即能感受其差異;越純粹的水越能凸顯飲食原味,不搶味、不干擾。
各品牌的「水味」一向是網路熱門話題,一名脆友和室友舉辦評水試喝,創下大量網路聲量,其中台塩鹼性離子水、PH9.0及泰山純水,拿下受歡迎程度前三名,有部分瓶裝水品牌則被評難喝有生味,網友分析口感取決於硬度,也就是鈣鎂離子的含量,「硬度高喝起來較厚重有礦石感」。
No.7 水源來源
你知道台灣市售瓶裝水也有「身分證」嗎?根據法規,包裝上必須標示水源別、水源地點和水權狀編號,讓消費者知道水從哪裡來、喝得更安心。像台北市衛生局公布的113年抽驗結果就顯示,華生純淨水和尊泉來自自來水系統;波爾天然水是地下水;泰山純水則取自自然湧出的山泉水;而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則是用海水經過電透析和蒸發技術製成,每天喝的水,各有不同出身,也有自己的故事!
瓶裝水挑選10關鍵。圖/翻攝自unsplash
No.8 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除了視覺印象,更是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第一接觸。對外食族、通勤族而言,瓶身是否好拿、能否輕鬆放入包包,常成為選購時的關鍵。泰山純水獨家專利不脫落蓋設計備受網友推崇,另外,獨特聯名包裝和瓶子設計也會影響購買選擇,不少網友就說「有了史努比聯名包裝,喝水是一件可愛又療癒的事,我應該會沒事多喝水」、「誰買UNI water不看瓶蓋,我還會從裡面挖出來」、「很喜歡瓶子的設計,喝水的心情都變好」。
No.9 容量
市售瓶裝水提供多種容量設計,以因應不同飲水習慣與使用情境,常見如500ml、700ml,甚至有350ml以下隨身瓶與迷你瓶等選項。外出時,許多人偏好輕巧包裝,方便攜帶;在家或辦公室則傾向選擇大容量瓶裝,既省時也相對環保。
No.10 安全認證、獲獎
經過TQF、HACCP、ISO等安全認證、通過SGS、水質檢驗等第三方把關標準,或在具公信力的各大評鑑中獲獎等,許多人根據瓶身的認證標章來評估購水品牌,讓飲用更有保障,選對瓶裝水,喝進健康與安心,對家人健康的在意,從挑選一瓶水就開始。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7月09日至2025年07月08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責任編輯/網路中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