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停經女性骨鬆危機!咳一下就骨折、身高變矮…別讓駝背偷走你的身高:4招讓脊椎重獲新生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10月20日07:44 • 發布於 10月20日07:44

作者 : 照護線上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由一節節的脊椎骨層層疊起的脊椎是撐起我們直立的重點,每天負擔著全身的重量。若這些骨頭中出現了裂縫,可能就會出現撐不住的狀況,讓我們的脊椎垮下,因此這樣的脊椎壓迫性骨折(Compression Fracture)很容易影響到姿勢。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原因

最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是骨質疏鬆。畢竟我們的骨頭也是會隨著年齡變得愈來愈弱不經風,當骨頭不再強健,即使是日常生活的動作,例如將軀幹往前彎、踏出車外、咳嗽,也可能出現讓疏鬆骨頭承受不住的壓力,而導致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

由於停經後女性常飽受骨質疏鬆之苦,因此最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也是停經後女性。

另外一個常見的壓迫性骨折原因是外傷,除了車禍、墜樓這種明顯的外傷事件之外,一些日常意外也很常見,像是突然跌坐到地板,衝擊力過大的跳躍,也都可能帶來壓迫性骨折。

較少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是癌症轉移,轉移到脊椎骨的腫瘤會破壞脊椎骨構造,使其更容易受損變形而骨折。

延伸閱讀:
停經後,血壓越來越高?每天「這動作」26次,看電視、講電話都能做:血壓穩了、血管變年輕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

如果是突然受傷,摔下樓梯、衝擊力過大的跳躍後著地,造成了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會感覺到大痛,通常這樣的痛感在休息時減輕很多,但活動後又會變痛,沒辦法站立、走路、或轉身,活動度降低許多;若受傷同時還造成神經受壓迫,患者可能會呈現肌肉無力、緊繃或背部麻木。

若是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的壓迫性骨折患者可能在每一次咳嗽,或每一次跳躍都讓脊椎出現點裂痕,垮下一點點,但不至於到很嚴重的疼痛,甚至連患者自己都可能會忽略。然而久而久之,脊椎受損反覆累積之後,患者的身高會愈來愈矮,或甚至出現嚴重的駝背。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不同類型

● 楔形骨折(Wedge):骨頭塌陷處在脊椎椎體的前半部,於是前半部倒塌後會變成楔形。

● 粉碎性骨折(Crush):代表這是影響整個椎體,而非僅限於一側的骨折,整個錐體會塌陷扁掉。

● 爆裂性骨折(Burst):代表脊椎椎體骨折後,各個小骨塊移位向不同方向擴張,可能壓迫周圍的神經與組織,也較容易伴隨其他骨折或脊椎韌帶損傷,需要立即接受醫療處置。

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四大面向

聽到骨折,或許大家會先想到需要開刀治療吧。然而,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手術倒不是第一選項,甚至需要動用手術的患者是佔少數,而是以緩解疼痛,穩定脊椎,和預防再度骨折為主

1、控制疼痛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疼痛感通常可以使用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消炎藥來控制。記得盡量少用肌肉鬆弛劑穿上脊椎固定護具可以減少脊椎骨之間的相對活動,對控制疼痛也有幫助。雙磷酸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是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可以穩定患者的脊椎骨並減少骨折風險。

2、活動建議

雖然壓迫性骨折會帶來疼痛並減少患者活動度,但當過了急性期後,臥床並不是患者的最好選項。我們會鼓勵患者盡量及早恢復正常活動,減少臥床時間。這時候,進行適當的核心訓練與步態訓練就非常重要。

3、附加治療

若仍有頑固性疼痛,或患者在壓迫性骨折後脊椎動態不穩定,容易壓迫到神經,或是脊椎椎體高度減少一半以上,或有多節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可以考慮骨水泥椎體成型術,補強脊椎本體的強度。

4、預防二度受傷

最後我們一定要提到,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二度受傷非常重要。可以做的事情包含了預防跌倒,製訂運動計畫強化肌力,以及評估骨質疏鬆的程度並治療骨質疏鬆

要預防跌倒,許多老人居家狀況要做點調整,例如要有充足的採光,避免光線昏暗,並正視銀髮族的視力問題,也不要囤積過多物品在家中。假使本身容易血壓變化大,或使用的藥物種類會影響步態、精神狀況,都要調整日常生活習慣來減少跌倒的機會。

強化肌力也是個重要的事情,透過照護自身營養攝取、戒菸、和適當的運動計畫(步態訓練和核心訓練)能減少肌少症。若還伴隨著骨質疏鬆症,要配合醫師治療。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結褵30年「沒讓妻為錢操心過」,她一離世卻得跟「兄弟姊妹」爭產…頂客族最痛憾事:制度下的無情分割

50後的財富,從省1杯咖啡起步!名嘴狄志為7招攢「老本」:存ETF讓股息養你、月配息保單像買小套房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