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天冷易頭暈心悸?中醫揭「三氣交加」暗藏中風危機,教你這樣調理補氣防寒
最近天氣轉陰、冷氣團接連報到,許多人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四肢冰冷、血壓波動的情況。路上救護車聲頻繁,其實正是氣候急變、陽氣收斂所引發的身體警訊。
中醫觀點認為,「風、寒、濕」三氣交加,最容易阻滯經絡、耗損陽氣。當氣血運行不暢時,就可能誘發中風、心臟無力、關節痠痛、頭重倦怠等問題。
醫師建議的養生方法:
溫養陽氣:
少吃生冷食物,多以薑、蔥、桂圓、紅棗、羊肉等溫補性食材入菜。
早晚可泡腳15–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
祛濕除寒:
外出時注意保暖,尤其「頭頸、腰腹、足踝」要護好。
可搭配中藥茶飲如「薑棗茶」、「陳皮茯苓茶」,幫助祛濕化痰、行氣活血。
穩定情志、調節呼吸:
天氣陰鬱易讓人情緒低落,建議每日練習深呼吸、太極、八段錦等溫和運動,舒筋活絡又能平衡自律神經。
中醫調理建議:
針灸可溫通經絡、扶正祛邪,特別針對「氣血循環不良、手腳冰冷、頭暈耳鳴、胸悶心悸」等體質者。
依據體質搭配針灸、艾灸、火針等療法,能幫助排寒化濕、提升抵抗力。
醫師提醒:
氣候驟降時,清晨與深夜是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時段,建議起床動作放慢,喝一杯溫開水再下床,給身體一點「熱身」時間。
維持良好作息、適度運動與溫補飲食,是對抗濕冷氣候最好的防護。
山茶花中醫診所院長 簡心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