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男子感染類鼻疽,6天病逝,颱風或豪雨過後常有病例增加,呼籲民眾注意
疾管署今日公布,高雄市一名60多歲男子,8月2日出現發燒、胸悶症狀,5日病情惡化,出現呼吸急促、腹痛與咳嗽,多次就醫未改善。8月7日送急診收治後,因疑似敗血性栓塞併呼吸衰竭不治,從發病到過世僅短短6天。
研判男子雖未直接接觸污水,但因長期飲用非自來水,可能因此感染類鼻疽,病程進展極快。
類鼻疽再添病例,慢性病患者居多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該死亡案例凸顯類鼻疽的高致命性。今年8月5日至8月12日,全台新增5例本土病例,高雄市3例、台中市與台南市各1例,患者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皆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其中2人曾接觸污水或污泥,1人與該名死亡男子一樣長期使用非自來水。
高雄疫情最嚴重,颱風後更需留意
截至目前,今年全台累計40例本土類鼻疽病例,3人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病例集中於高雄(30例)、台中(6例)、台南(3例)、屏東(1例),其中18例發病時間與丹娜絲颱風過後有關。疾管署提醒,颱風過後細菌容易在泥水和土壤中擴散,慢性病患者如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勿錯過黃金治療期。
颱風來襲,清理家園時務必做好防護,包括戴防水手套、長靴與口罩,避免接觸或吸入受污染的泥水。飲用水須徹底煮沸,並清除積水以防病媒蚊滋生。防範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其他腸道傳染病,才能降低災後感染風險。
延伸閱讀:中國廣東爆發急性傳染病,「無特效藥可治」,美國、日本都呼籲密切關注
關於類鼻疽
類鼻疽(Melioidosis)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細菌性疾病,主要存在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泥土與污水中。台灣南部(特別是高雄、台南、屏東)在颱風或豪雨過後常有病例增加,因為雨水會讓土壤中的細菌擴散。
主要感染途徑
皮膚傷口接觸
接觸受污染的泥水或污泥時,細菌可經由破皮進入體內。吸入
清理家園或農作時,吸入含有細菌的灰塵或飛沫。飲水
飲用被污染的非自來水(如井水、雨水)也可能感染。
好發族群
雖然任何人都可能感染,但慢性病患者風險最高,包括:
糖尿病
慢性腎病
慢性肝病
慢性肺病
這些人感染後更容易出現重症或死亡。
臨床症狀
病程變化多端,可急性、慢性或潛伏再發作,症狀包括:
發燒、畏寒
咳嗽、呼吸急促
胸痛
腹痛、腹瀉
局部膿瘡或皮膚潰瘍
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肺炎、膿腫或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達40%。
預防方法
避免直接接觸泥水、污水,特別是在颱風或豪雨後。
清理環境時戴防水手套、長靴、口罩。
傷口要用防水敷料覆蓋。
嚴格使用乾淨的飲用水並煮沸。
慢性病患者應特別警惕,一旦發燒、咳嗽、腹瀉要及時就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夏天來臨,小心可怕吸血蟲,被叮咬時立刻使用肥皂沖洗,避免傷口感染!
.4歲男童全身紅疹癢又腫,醫掀褲驚「禽螨」叮咬!尿布附近見成群密集疹子,注意冷氣孔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