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案了! 公共政策平台逾5千人附議「核廢料存放公投同意票前3名」
823核三延役公投,因票數未達四分之一門檻結果為「不通過」,不過同意票數大幅超過不同意票數,顯示民眾對多元能源的期待,反核人士則不以為然。公投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將核廢料儲放在『重啟核三公投』贊成票數比例最高的三個縣市」,823投票當日開放連署附議,至今(25)日上午,短短3天已有超過5000人附議,權責機關必須在期限內進行處理、回應。
提案指出,「核廢料儲存地點是發展核電的基本要件,但台灣民眾對於核能長期存有恐懼。此次公投,贊成(同意)重啟核三的都是高度理性思考的公民,政府將核廢料儲存在贊成率(同意率)最高的縣市,這些地區不會出現太多反對聲音,非常有利核能政策的推動」,如此可以減少社會衝突、降低核電的溝通成本。
根據規定,附議時間為60天,若附議超過5000人,提案將正式成案,權責機關必須於2個月內針對提案內容具體說明,並評估納入政策推動。
核三延役公投結果,全國同意票達434萬1432張,不同意票為151萬1693張,同意與不同意的比例分別約為73.5%與25.6%相當懸殊。不過由於投票率只有29.53%,未跨過25%門檻,結果為「不通過」。根據中選會統計,同意票比率最高的縣市依序為金門縣94.21%、連江縣94%、苗栗縣86.56%。
若將歷年3次與重啟核電相關的公投案相比,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案獲得將近590萬同意票,是3案中唯一衝過25%門檻並過關的提案。2021年重啟核四公投案同意票為380萬餘張,不同意票超過426萬張,是唯一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的重啟核電公投案。這次「核三延役公投」不同意票只有151萬餘票,同意票434萬餘張,是3次公投中,正反方票數差距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