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中國巨型使館設計引安全疑慮 恐遭英方喊卡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6日專電)中國擬在倫敦興建巨型新使館,英國政府訂9月9日以前裁決是否批准建案,但就在期限將屆之際,英方要求中方說明,使館設計圖為何有幾處可疑刪減或遮蔽。這為外界多預期可順利過關的建案申請投下變數。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率先取得英國中央主責部會給受雇於中方的顧問公司的信函並報導,副首相芮納(Angela Rayner)要求中方就設計圖上幾處刪減和遮蔽提供補充說明、或者直接提供「一刀未剪」版本。芮納表示,中方必須「精確且完整」指出遭遮掩部分,並說明遮掩理由,以利英方作出經得起檢驗的合法裁決。
在野保守黨曾揚言,一旦政府裁定核准中國使館建案,將啟動司法程序提出挑戰,政府決策將面臨遭法院推翻風險。根據英國政府給中方的信函,中方必須在兩週內(8月20日止)回覆。信函並提到,英國政府對使館建案的審議仍處於「早期階段」,目前「未有定見」。
主責中國使館建案審議的英國中央政府部會是住房、社區暨地方政府事務部,芮納同時是此部會首長。信函是6日發給中方。
信函中關於英國政府對建案仍未形成特定意見的說法尤其值得關注。英國去年7月國會大選政黨輪替,工黨上台執政,一連串的高階官員互訪和會晤被視為英國政府積極促進改善對中關係,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並曾當面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已了解到中方對使館建案的關注、並指示相關部會首長介入。
近一年來的事態發展甚至曾引起維權人士擔憂,英國政府恐利用8月國會休會期間,「突襲」宣布批准使館建案。
儘管中方是在英國保守黨執政期間,於2018年購入使館預定地,直到去年秋天,英國政府未曾動用法定權限,將建案自地方層級收回中央重新審議。
使館建案曾兩度遭地方議會否決,理由包括國家安全和對周邊居民的安全風險。緊鄰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的使館預定地面積逾2萬平方公尺,規模在歐洲數一數二;其地下和周邊有重要電信設施,引發中方恐從事訊號監控和攔截疑慮,巨型使館也遭質疑恐成為跨境鎮壓和地下警察活動巨型基地,今年曾引起數波群眾抗議。
英國媒體揭露,中方提出的設計圖上有兩棟建物幾乎遭全面「塗灰」刪節處理,分別是「文化交流大樓」和「使館之家」,中方對它們含地下室的內部空間規劃「略而不提」。中方尤其對使館區地下空間採大面積「塗灰」,其中包含用途不明的地道。另有一些建物的設計呈現則是被部分「省略」。
中方在計畫書宣稱,無法完整呈現相關空間規劃設計是出於「安全」考量。不過,外界質疑中國巨型使館建案的理由之一,正是中國政府本身和外交機關設施的普遍不透明性質,以及涵蓋地上、地下的龐大使館建設空間恐遭中方利用,以從事拘禁、刑求、間諜等活動。
以對北京立場強硬著稱、一路反對中國巨型使館建案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向媒體表示,他希望英國政府確實是試圖透過技術理由否決使館建案,儘管他不排除建案最終仍有可能闖關成功。
裴倫德說,政府有可能終於理解到問題所在,並因此開始找理由否決,但也有可能只是擺出強硬姿態,實際上則已和北京「談妥」。若真實情況是第一種,這樣的180度轉變值得大力歡迎。(編輯:韋樞)1140807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