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小廠到台灣10大藥廠!南光製藥王玉杯55年傳奇 交棒第三代
作者:財訊雙週刊/劉軒彤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國內前10大製藥廠中,南光製藥以「針劑王國」著稱,不僅是台灣第一家外銷針劑到日本的廠商,也是第一家大型輸注液製劑取得美國藥證的廠商。今年8月底,這家走過一甲子的老牌藥廠,總經理王玉杯將交棒第3代;由於王玉杯一生充滿傳奇,是台灣本土製藥業首位女性總經理,扛了55載重任;外界好奇,接下來南光的走向。
婚後學製藥 針劑外銷日本
1963年,王玉杯的公公陳旗安成立南光,跟所有老牌藥廠一樣,當時只是家庭式的工廠。深信命理的陳旗安,因一位大師告誡好運只到48歲,惟長子陳立賢並非醫藥專業,急著交棒的陳旗安想找一位懂藥學的媳婦輔佐,欽點當時就讀台北醫學院藥學系3年級的王玉杯。雙方相親當天,就訂下婚約。
1970年大學一畢業,王玉杯隨即嫁給陳立賢,婚禮後第3天學習調藥劑,展開她同時肩負長媳、藥師、廠長的多重角色。「工作55年,很多文件都等到日常生活結束後再開始做;所以我習慣凌晨兩點後才睡覺,7點半到8點起床,這麼多年生理時鐘都沒改變。」現年78歲的王玉杯,把精華歲月奉獻給南光。
從跨進南光的過程,王玉杯就注定與眾不同。《財訊》披露,在那個製藥業由男性主導的年代,她堅毅的性格逐漸展露,不但是台灣本土製藥業首位女性總經理,帶領南光轉型;2014年甚至競選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理事長,打破了長期由男性主導的框架,名副其實的本土製藥一姊。
在南光一甲子的歲月中,兩大轉折加速王玉杯的淬鍊。第一個是跨入點滴輸注液,這是陳旗安的想法;現代人可能很難理解,在1960、1970年代,民眾既定印象是打針比較快好,住院也是先打點滴再說。王玉杯曾在自傳中回憶:「公公說點滴掛在病房裡,抬頭就看到南光的品牌,等於是直接行銷。」
因為要直接注射到人體,無菌要求高,所以設備投資金額也高,如果發展成功,是一個競爭門檻。南光在1974年決定蓋新廠生產大型(100毫升以上)輸注液;為了張羅資金,王玉杯抱著一堆資料搭自強號火車到台北中華開發信託開口要借1200萬元,遭對方質問:「這種財務狀況怎麼借錢?」那年她也不過26歲。經過一番周折,王玉杯最後借到錢也蓋了廠,奠定輸液的基礎。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限貸緊箍咒 房市三重壓力來襲!第7波信用管制效應連環套 消費者、建商兩頭受創
官股、台鋼、宏泰都來了!明年經營權大戰暗潮洶湧 林鴻南入局成國票金關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