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餐接濟因緣 翻轉手心環保回饋
2016年開始,常律法師為了幫助連吃飯都有問題的社會弱勢族群,在全台成立了25間愛心廚房,每周一到周五提供免費的午餐和晚餐。抱著好事大家做的理念,慈濟人醫會的黃祥麟醫師,後來也定期去幫這群人量血壓,守護他們的健康。有了愛的存款後,黃祥麟醫師開始鼓勵他們回饋社會,現在有很多人主動會到慈濟的環保站幫忙做分類,最近甚至得到志工的贊助,租了一輛巴士,特地到汐止環保站,去減輕志工們的工作量。
周末的慈濟汐止聯絡處,突然開進一輛大巴士,老人家們還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環保回收區,原來他們是專程來幫慈濟志工做分類的。
「顏色沒有關係,菩薩您們看一下喔,這樣一直撕,安全第一,一定要記得,安全第一。」
聽著志工的解說,大家開始手上的動作,有人負責紙張分類,也有人做塑膠袋的細部裁剪,他們多數是低收入戶,平常會到佛堂領取免費的愛心餐,這次是北區慈濟人醫會牙醫師黃祥麟的牽線,才讓大家有個可以付出的機會。
北區慈濟人醫會醫師 黃祥麟:「其實我本來想說,是不是,他們為了吃(免費便當) 或是什麼的,才來做(環保) 不是耶,他們有的人想說,他們想要,付出自己小小的心力,本來一開始都20~30個,現在就50幾個,越來越多人。」
果然人多,分類就快,原本可能需要好幾個工作天才能處理的回收物,半天就完成分類了。
志工 李寶華:「我們覺得說環保,好像不要,隨手丟垃圾就可以,其實不是,是還要很細地分類,把它分得很細的時候,這些環保,回收的東西,價值就會增加。」
慈濟志工 曾立文:「他們來到這邊的時候,做這些環保(分類)也給予到,我們環保站的這些回收物,很盡快在假日,有更多的志工,能幫忙把它處理好。」
愛心廚房的因緣,讓這群接受幫助的社會弱勢族群,如今也有能力翻轉手心,為大地之母貢獻一分心力,愛無限擴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