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名廚劉俊茂《味の橋》攝影展 承載半世紀臺日情感記憶

青年日報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味の橋》劉俊茂台日情懷攝影展今(17)登場,展出3系列40件自然與人文創作,背景為東京排骨店。(記者黃朝琴攝)
2028《綠の赤屋身》給人靜謐深幽的禪意。(記者黃朝琴攝)
2020年《御來光》都是紀錄富士山曙光。(記者黃朝琴攝)
2020年《The Bridge》系列23至25作品,紀錄飛機穿越富士山景。(記者黃朝琴攝)
2015年《炸寒單》記錄臺灣民俗活動。(記者黃朝琴攝)
2016《淺草三社祭》記錄日本民俗活動。(記者黃朝琴攝)
2024《賴戶大橋》紀錄壯闊橋體。(記者黃朝琴攝)
2008年作品《身延山靜寂》,一直放在劉俊茂東京的排骨店。(記者黃朝琴攝)
名廚攝影家劉俊茂與「臺灣排骨便當」的傳承弟子正田千媛合影。(記者黃朝琴攝)
《味の橋》劉俊茂台日情懷攝影展,搭起穿越料理與攝影交織的情感橋樑。(記者黃朝琴攝)
2020《吾妻橋》都是紀錄壯闊橋體。(記者黃朝琴攝)
2021作品《Perfect Day》,俯瞰紀錄日本城市景象。(記者黃朝琴攝)
2010年作品《New Year》紀錄臺灣跨年101煙火。(記者黃朝琴攝)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中正紀念堂《味の橋》劉俊茂台日情懷攝影展今(17)登場,旅日50多年的名廚總舖師攝影家劉俊茂,展出3個系列40件自然與人文影像創作,主題涵蓋風景、民俗、建築、煙火、星辰,時間橫跨2008至2024年,從日本富士山到臺灣炸寒單,作品關注空間、人文與地景之間的對話,他以料理守護臺灣味,也以攝影訴說人生故事,更映照臺灣與日本兩地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誼。

劉俊茂表示,出生於嘉義縣竹崎鄉,20多歲追尋廚藝夢想,離開臺灣赴日發展,從餐飲學徒做起,他手握鍋鏟揮汗如雨,只為煮出讓人感動的料理,憑藉毅力與專業,他堅守信念將濃濃臺灣味帶入他鄉的餐桌,不管日本客人或者離鄉的臺灣人都能找回記憶的滋味,他做的排骨便當被大家稱為「東京第一排骨飯」,成為東京人記憶的味道。

劉俊茂指出,他也拿著相機在世界各地旅行,用影像記錄生命的光與影,作品也融合廚藝影像,記錄溫柔片刻。旅居日本50多年,他從異鄉人變成當地一分子,臺灣的記憶如膠卷的片段時光。

台日文化傳承交流協會會長正田千媛表示,她與劉俊茂的結緣於2022年臺灣排骨便當的傳承,成為劉俊茂的弟子。《味の橋》攝影展不只是劉俊茂個人的創作展覽,也是一座承載50多年來對臺灣與日本情感與記憶的橋樑,一封獻給故鄉與異鄉的情書,這份心意在故鄉與異鄉之間流動,邀請大家踏上這座「味の橋」,感受跨越半世紀的生命況味與文化連結。

主辦單位表示,劉俊茂致力實踐臺日文化交流,自然與人文影像創作在日本攝影界備受肯定,這次展出的攝影作品,有些遠眺未知的彼岸,有些則凝視過往的自己。邀大家走進劉俊茂的光影世界,穿越料理與攝影交織的情感橋樑,一同回望心中那段關於「家」的記憶與想像。

「味の橋」系列部份,2019年《最初》、2020年《御來光》都是紀錄富士山曙光,2024《賴戶大橋》、2020《吾妻橋》都是紀錄壯闊橋體。對劉俊茂而言,每一座橋都是通往內心故鄉的旅程

「劉の店」系列部份,2008年作品《身延山靜寂》一直放在東京的排骨店,2028《綠の赤屋身》給人靜謐深幽的禪意,2020年《朝日富士》紀錄富士山晨光,2010年作品《New Year》紀錄臺灣跨年101煙火。2012年作品《駿馬奔騰》則紀錄蒙古草原的壯闊馬匹群。

「景の店」系列部份,2020年《The Bridge》系列23至25作品,紀錄飛機穿越富士山景。2021作品《Perfect Day》,俯瞰紀錄日本城市景象。2015年《炸寒單》、2016《淺草三社祭》,則分別記錄臺灣與日本不同民俗活動對照。「故鄉」兩字,對劉俊茂他來說,不再只是地圖上的地點,更是一種情感的方向與記憶的歸處。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117大限」大一新生剩17萬 教團:40所大學恐倒閉

太報
02

旅客神色緊張跑廁所「沖蛋」 223顆下水道被海關找回

CTWANT
03

117大限倒數!大一生恐剩17萬人 40所大學面臨倒閉

三立新聞網
04

家中小飛蟲好惱人! 他用1配方「不到一天全滅」:比電蚊拍有用

鏡週刊
05

9縣市大雨特報!高屏防冰雹 氣象署示警:恐影響人車安全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新屋牽罟慶豐收 歡呼聲不絕

中華日報

夜遊宜蘭傳藝 魔幻仲夏萬人爭睹

中華日報

花蓮豐年祭 徐榛蔚赴6部落同樂

中華日報

頭份新住民 享米食文化饗宴

中華日報

中醫大附醫攜手消防局辦防災營 強化家庭災害韌性

中華日報

食當季 大溪韭鄉質感餐桌上菜

中華日報

外澳沙灘 浪舞月曲搖滾

中華日報

竹縣松林國小擴建校舍 有譜

中華日報

823前最後黃金週 蔣萬安專程到沙鹿市場陪顏寬恒掃街

中華日報

安置兒少登探索星號開眼界

中華日報

小公視開台一週年,8月15日至24日在華山舉辦「2025小公視口袋影展」,展出50部國內外兒少節目與動畫

媽媽寶寶

親職溝通教你表達關心不嫌煩

中華日報

重粒子治療機吃電怪獸 北榮節能妙招用電降逾5%

中央通訊社

教育處獲防災活動推廣獎

中華日報

書藝薈萃、墨韻傳情 2025竹縣第4屆縣長盃書法揮毫競賽熱烈徵件中

勁報

警稅舉辦親子同樂 宣導防詐拒毒賭

中華日報

基北北桃一起感受海洋無障礙

中華日報

首屆秀水親水節林英嘉鄉長與大小朋友嗨翻天 龍騰公園搖身一變成親子樂園

觀傳媒

汙水下水道工程18日移動機具

中華日報

助青年實現新媒體夢想職涯 竹市首辦「職場Z實力」系列活動報名從速

勁報

開麥即戰 竹縣「全國嘻哈擂台賽」總獎金18萬元等你報名挑戰

勁報

明大台北飆36度!周三前水氣多 午後山區溼答答、南部易豪雨

CTWANT

400多位好手齊聚一堂 竹縣環保志工群英會鬥智拚手速爭取全國賽

勁報

獨家/跳表機異常!小黃車費打8折 運將虧大

鏡新聞

夜晚返家注意! 9縣市大雨特報 高雄提防豪雨

自由電子報

快訊/快關窗!9縣市豪、大雨特報

EBC 東森新聞

推廣客家傳統農食文化 竹縣免費暑期青年志工營隊超夯

勁報

「衛生紙丟馬桶」會塞住嗎?環境部曝正解 這4種不能丟

TVBS

竹縣推動樂齡教育與代間共融的嶄新面貌 樂齡嘉年華逾650祖孫熱情參與

勁報

萊恩粉崩潰! KAKAO FRIENDS台灣「停止代理」 專賣店全關

EBC 東森新聞

確保公共安全 竹市防災中心服勤人員完訓強化高層建築物防災應變力

勁報

《反坤輿》紀錄片 記錄20年護家園的環境抗爭

客家電視

藥價恐飆升?醫師:自費醫療投保成未來趨勢

太報

教團示警:3年後大一新生僅剩17萬人創新低 40大專私校恐倒閉

民視新聞網

最快今又有熱帶性低氣壓生成 未來1周各地慎防午後雷雨

聯合新聞網

急診壅塞「三班護病比」何時入法? 邱泰源:獎勵為主未來水到渠成

聯合新聞網

2025宜蘭童玩節閉幕 累計逾47萬人次入場

自由電子報

1年500多萬頭內銷不夠吃 台灣豬重返外銷需拚產量

自由電子報

用AI做運動!「中醫健身房」用數據分析體態 從源頭調整體質

新頭殼

網紅十分車站前鐵軌放天燈挨罰 觀光署:加強宣導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