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劉俊茂《味の橋》攝影展 承載半世紀臺日情感記憶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中正紀念堂《味の橋》劉俊茂台日情懷攝影展今(17)登場,旅日50多年的名廚總舖師攝影家劉俊茂,展出3個系列40件自然與人文影像創作,主題涵蓋風景、民俗、建築、煙火、星辰,時間橫跨2008至2024年,從日本富士山到臺灣炸寒單,作品關注空間、人文與地景之間的對話,他以料理守護臺灣味,也以攝影訴說人生故事,更映照臺灣與日本兩地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誼。
劉俊茂表示,出生於嘉義縣竹崎鄉,20多歲追尋廚藝夢想,離開臺灣赴日發展,從餐飲學徒做起,他手握鍋鏟揮汗如雨,只為煮出讓人感動的料理,憑藉毅力與專業,他堅守信念將濃濃臺灣味帶入他鄉的餐桌,不管日本客人或者離鄉的臺灣人都能找回記憶的滋味,他做的排骨便當被大家稱為「東京第一排骨飯」,成為東京人記憶的味道。
劉俊茂指出,他也拿著相機在世界各地旅行,用影像記錄生命的光與影,作品也融合廚藝影像,記錄溫柔片刻。旅居日本50多年,他從異鄉人變成當地一分子,臺灣的記憶如膠卷的片段時光。
台日文化傳承交流協會會長正田千媛表示,她與劉俊茂的結緣於2022年臺灣排骨便當的傳承,成為劉俊茂的弟子。《味の橋》攝影展不只是劉俊茂個人的創作展覽,也是一座承載50多年來對臺灣與日本情感與記憶的橋樑,一封獻給故鄉與異鄉的情書,這份心意在故鄉與異鄉之間流動,邀請大家踏上這座「味の橋」,感受跨越半世紀的生命況味與文化連結。
主辦單位表示,劉俊茂致力實踐臺日文化交流,自然與人文影像創作在日本攝影界備受肯定,這次展出的攝影作品,有些遠眺未知的彼岸,有些則凝視過往的自己。邀大家走進劉俊茂的光影世界,穿越料理與攝影交織的情感橋樑,一同回望心中那段關於「家」的記憶與想像。
「味の橋」系列部份,2019年《最初》、2020年《御來光》都是紀錄富士山曙光,2024《賴戶大橋》、2020《吾妻橋》都是紀錄壯闊橋體。對劉俊茂而言,每一座橋都是通往內心故鄉的旅程
「劉の店」系列部份,2008年作品《身延山靜寂》一直放在東京的排骨店,2028《綠の赤屋身》給人靜謐深幽的禪意,2020年《朝日富士》紀錄富士山晨光,2010年作品《New Year》紀錄臺灣跨年101煙火。2012年作品《駿馬奔騰》則紀錄蒙古草原的壯闊馬匹群。
「景の店」系列部份,2020年《The Bridge》系列23至25作品,紀錄飛機穿越富士山景。2021作品《Perfect Day》,俯瞰紀錄日本城市景象。2015年《炸寒單》、2016《淺草三社祭》,則分別記錄臺灣與日本不同民俗活動對照。「故鄉」兩字,對劉俊茂他來說,不再只是地圖上的地點,更是一種情感的方向與記憶的歸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