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Charlie Kirk是誰?川普盟友中槍身亡「全美降半旗」:他有何政治理念?為何是爭議人物?

數位時代

更新於 14小時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重點一:美國右翼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於猶他州大學校園公開演講時遭遠距離槍擊身亡。目前警方尚未逮捕嫌犯,案件被定性為「政治暗殺」。

重點二:柯克遇刺事件引發美國政壇兩黨強烈譴責,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矛頭指向「激進左派」言論,並下令全美降半旗致哀。

重點三:柯克生前為「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創辦人,深受川普及保守派重用,影響力遍及全美校園。

美國右翼青年領袖查理·柯克於美國時間9月10日中午,在猶他州Utah Valley University(猶他谷大學)舉辦「American Comeback Tour」(美國復興之旅)首場校園演講時,遭到遠距離槍擊,頸部中彈身亡。

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槍手自Losee Center(洛西中心)屋頂開槍,距離現場約200碼(約183公尺),現場約有3,000名聽眾目擊事件,校方隨即宣布停課並封鎖校園。

儘管警方已拘留並訊問兩名嫌疑人,最終均釋放,截至台灣時間9月11日上午11時許,尚未逮捕真兇。猶他州州長史賓塞·考克斯(Spencer Cox)及總統川普皆將此案定性為「政治暗殺」,聯邦調查局(FBI)已公開徵集線索,全面展開追捕。

Charlie Kirk 是誰?川普為何賞識他?

查理·柯克生前為保守派青年運動代表人物,2012年創立「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致力推廣財政責任、自由市場與小政府理念。該組織目前在全美逾850所大學設有分會,柯克藉此以新媒體與公開辯論形式吸引大量年輕支持者,為高聲量媒體人與川普重要盟友,亦被視為保守派年輕世代、MAGA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柯克與川普屬於長期且互賴的保守派政治盟友關係。柯克被視為川普運動的代表性推手,川普多次公開背書並倚重其對年輕選民的動員能力。雙方互動頻密、彼此信任,川普不僅常出席柯克主導的 Turning Point USA 活動,也讓柯克成為白宮的重要意見領袖之一。

Turning Point USA 及其側翼在 2024 年選戰以「登門催票」等策略撬動不常投票的保守選民。綜合《CNN》與《PBS》報導,柯克及其主導的 Turning Point USA、Turning Point Action 組織,成功動員大量年輕選民。尤其在 2024 年大選中,協助川普縮小了 18-29 歲選民的差距(由 2020 年的落後 24 個百分點縮小至 11 個百分點)。在關鍵州亞利桑那,Turning Point 的「Chase the Vote」計畫成功讓 12.5 萬名不常投票的選民投票,對川普勝選有直接貢獻。

在川普第一任期期間,柯克曾任「Students for Trump」執行長,並在 2020 年共和黨全代會第一天擔任主講,稱川普是「西方文明的保鏢」,象徵公開、正式的高度背書。

撇除政治動員之外,柯克對川普的真實影響力有多大?據《CNN》報導,柯克是少數能直接向川普提出建言、甚至在意見分歧時獲得川普尊重的人物。例如,柯克在美國對伊朗核設施動武的議題上,提醒川普「可能失去年輕支持者」,川普不僅未反擊,還展現出對柯克的高度欣賞。

Charlie Kirk 有何政治理念?為何他是爭議人物?

柯克遇刺,與他主張極端保守主義恐怕無法脫離關係。具體來說,他因激烈反 LGBTQ、反多元、陰謀論等言論而具高度爭議,他更被多家媒體及研究機構描述為「右派民粹」與帶有「基督教民族主義」色彩的倡議者。他的核心理念包括:

反墮胎:誰說妳的子宮是妳的?

柯克的反墮胎論點建立在「受孕即具人之身分」的前提:他主張生命自受孕即為獨立的人類個體,具有應受法律保障的道德地位;因此,墮胎不是醫療選項而是「不正當地終結人類生命」。在公共場合與校園辯論中,他多次以此邏輯推演出「不設例外」的政策結論。

他認為,生命的道德地位不因受孕情境改變。因此,柯克常以「同一張超音波照,無法分辨其受孕是出於性侵或是婚內關係」來說明「受孕方式與胎兒擁有人權無關」,因此不能以加害者的罪行來剝奪胎兒生命。

他認為一旦承認性侵例外,等同承認「某些情況下可正當化終結胎兒生命」,將導致更多主觀例外被擴張,侵蝕「受孕即具人之身分」的原則邏輯;柯克甚至主張社會應聚焦於懲罰加害者與提供被害者全面支持(醫療、心理、經濟與收出養選項),而非以墮胎讓受害者再承受一次傷害。

反 LGBT:性別只有兩種?

柯克公開主張「性別只有男性與女性兩種」,認為性別是由生物學上的染色體(XX、XY)決定,否認社會性別(gender identity)或性別流動性(gender fluidity)的合理性。他在多場校園演講及社群媒體上強調:「只有兩種性別,這是科學事實。」

柯克反對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認為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符是「心理問題」而非社會現象。他強烈反對未成年人接受跨性別醫療(如荷爾蒙治療、手術),並批評相關政策是「傷害兒童」和「虐待」。

反 DEI:多元根本反向歧視?

柯克長期公開反對多元、公平、共融(DEI, 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政策。他主張,DEI政策強調種族、性別、性傾向等身分標籤,導致在教育、就業、升遷等場合,身分成為優先考量,而非個人能力或成就。他主張這種做法違背「公平競爭」原則,損害了「最有能力者」的機會。

柯克多次公開表示,DEI政策本質上是「反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即為了提升少數族群或女性的比例,反而犧牲了白人、男性等群體的公平待遇。他認為這種「配額式」或「優先錄取」措施,等同於對主流群體的不公。

同時,他也主張 DEI 政策「製造分裂」,而非真正促進包容。例如,他曾批評美國 1964 年民權法案,認為其後續衍生出龐大的 DEI 官僚體系,造成「永久性的身分政治」與「制度性反向歧視」。

支持擁槍:槍太多很 OK,反正好人手上也有槍

柯克堅決維護美國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不可被削弱,他認為,擁槍是防止政府暴政、保障個人安全的關鍵,公開反對幾乎所有形式的槍枝管制措施,包括限制購槍年齡、背景審查、限制特定槍械等。

他認為,這些措施無法有效減少犯罪,反而剝奪守法公民自我防衛的權利。白話來說,這一類的論點認為,對付壞人的最佳方式,是讓好人手上也有槍。

柯克甚至在 2023 年公開表示:「為了維護第二修正案,每年發生的一些槍枝死亡,是值得付出的代價。」(“I think it’s worth it to have the Second Amendment. I think it’s worth it to have a country that has the Second Amendment.”)這一說法引發廣泛爭議,被批評為對槍枝暴力受害者冷漠。

諷刺的是,兩年之後,他本人正式成為第二修正案的殉道者。

延伸閱讀:金控獲利王是誰?一表看懂8月成績單:中信金奪四冠王,這一家年成長破26%

美國政壇:民主黨、共和黨,如何回應柯克遇刺?

柯克遇刺後,美國政壇兩黨迅速表態譴責暴力。川普總統在白宮發表影片聲明,證實柯克死訊,並稱其「偉大甚至傳奇」,並指控「激進左派」言論助長政治暴力,承諾將追查幕後組織與資助者,強調「查理是美國最優秀的一員,兇手意圖用子彈噤聲,但我們會讓他的聲音與理念世代流傳」。

川普同時下令全美公共機構降半旗,白宮公告明確列示降半旗範圍涵蓋聯邦公共建築、軍事基地、海軍艦艇與海外設施,時間至 9 月 14 日日落;國會則在眾議院舉行默哀儀式,卻因黨派爭執爆發激烈口角,反映美國社會極度分裂。

至於民主黨方面,前總統拜登表示美國不容許此類暴力、必須立刻停止,並為家屬祈禱,傳達跨黨一致的道德立場與同理關懷;前總統歐巴馬強調雖未知動機,但此等「卑劣的暴力」在民主體制下沒有容身之地,呼籲維護制度與公共安全規範。

民主黨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加文·紐森)發表聲明,呼籲各界勿以暴力解決分歧,強調理性辯論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全電商拿下 Apple 授權!全聯啟動 OMO 大戰略:能賣 iPhone 17 後,如何串連點數生態圈?
「晶片大神」Jim Keller 是誰?宣布在台設辦公室、找台灣工程師,他創立的 Tenstorrent 看中什麼?

資料來源:CNNBBC美聯社CNBC紐時

本文初稿為 AI 編撰,整理.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AI金孫換人當?微軟Office擬導入Claude AI:驅動Word、Excel、PowerPoint⋯變聰明
Google取消多元化招募計劃!跟進川普「去DEI」政策,人資長坦言:不再有遠大目標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壓力測試!3銀行、5壽險嚴重極端情境撐不住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台積電侯永清:我想跟有些人說清楚,別以為選一兩家公司去蓋晶圓廠,就可以開始做半導體了

今周刊
03

存股達人持股市值上看千萬 秘訣是「這個」

NOWNEWS今日新聞
04

109萬人領錢了!政府加發生活補助金「最高1.3萬」直接入帳

TVBS
05

10年後,目標年領100萬股利!4方法持續買好公司,整體報酬率穩健、令人滿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3大電信iPhone 17資費一次看 0元購機門檻出爐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