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換枕頭還是睡不好?原因出在「它」! 物理治療師從「睡姿、寢具」到「生活實用調整」一次告訴你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8月22日01:00 • LOVEFU大島樂眠

睡眠佔據我們生命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品質好壞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許多人將睡眠困擾歸咎於壓力或失眠本身,卻忽略了身體姿勢、肌肉狀態,甚至日常習慣,都可能是造成「越睡越累」、醒來後全身痠痛的元兇!本篇由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院長林晉熯帶我們了解從身體角度如何看待睡眠問題,告訴你枕頭、床墊怎麼選,以及實用的睡眠小技巧,幫助找回健康舒適的睡眠。

為什麼我們會「睡不好」?先從身體找原因

睡不睡得好,最直接的困擾表現可能就是醒來時感到身體僵硬、落枕、肩頸或腰背痠痛了。至於為什麼會睡不好,與身體姿勢或肌肉狀態有著密切關聯。以下為睡不好可能原因與表現:

1. 姿勢失衡:久坐、長期駝背、頭前傾或長時間支撐滑鼠,都會讓這些區域「下班後仍在加班」,即使躺平也無法迅速放鬆,醒來肩頸僵硬、手麻最常見;半夜被手麻、脹痛喚醒,是身體要求減壓的警訊。
2. 環境與情緒雙重干擾:燈光太亮、噪音、熬夜追劇及工作壓力,皆會拉高交感神經、降低深層睡眠比例。
3. 床墊軟硬錯位:太硬導致骨盆、肩胛受壓;太軟讓腰椎下陷、脖子反折,兩者都可能半夜痛醒。

睡姿與脊椎健康 找到適合自己的睡姿

想要睡得好,民眾多會直接聯想到睡姿與寢用的選擇。有些人擔心某些睡姿會對脊椎、身體造成不良影響,該怎麼睡才對?其實,沒有一種「完美睡姿」可以通吃所有人,原則是:讓脊椎越接近自然曲度越好,讓需要的地方有「被包覆、被撐住」的感覺,不必過度執著特定睡姿,健康好眠的關鍵在於,如何藉由專業的協助,一步步找出屬於我們每個人天生不同的自然曲度。

● 仰睡:對脊椎最中立,但枕頭須支撐到頸椎曲度,額頭略高於下巴即可。
● 側睡:關鍵在於肩膀能部分「嵌」進床面、骨盆保持水平,避免上半身下陷造成胸口與上背扭轉;若覺得下背或骨盆仍不穩定,可以抱枕在胸前或大腿間,藉由外物把身體固定在舒服的位置。
● 趴睡:雖能暫時減壓腰椎,但頸椎必定外旋。若非習慣難改,胸前可放薄枕,減少後仰角度。

選擇枕頭時,應根據個人的頭型、頭頸弧度與睡姿來確定合適的枕頭款式與高度。

枕頭與床墊支撐性:先挑床再挑枕

許多民眾在徒手治療與動作訓練後,睡不好或是疼痛、痠麻症狀能改善八、九成,但真正讓睡眠品質穩定提升的,往往是「調整或選擇適合的寢具」。

傳統上,國人往往嚴重忽視寢具的「支撐性」是影響睡眠品質和身體健康的重要角色,若枕頭與床墊不合適,會讓身體在長達數小時的睡眠中持續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導致常常越睡越累、或睡覺醒來感到渾身不適。若要更換寢具,也建議「先選床墊,再選枕頭」,因為枕頭的高度會受床墊軟硬度的影響。選擇床墊、枕頭時,建議由專人從旁協助、觀察,實際試躺至少30分鐘以上,側睡時確認肩膀能「半嵌入」床面、骨盆保持水平;再依實際沉陷高度挑枕頭,同時也特別建議,由於人的體重、身形、體態均會隨時間持續改變,盡量選擇能彈性調整高度的枕頭,確保姿態始終維持在最理想的狀態。

常見錯誤 影響 自我檢測小動作 枕頭過高 頸部過度彎曲,肌肉和韌帶被牽拉,造成頸部僵硬、落枕。

仰睡躺下後,額頭略高於下巴,或與下巴呈水平。頭、頸、肩感覺有被枕頭完整包覆和支撐,沒有晃動感。

側睡者「眉心、鼻尖、下巴與胸口」應成一直線,且枕頭需夠厚實才能填滿頭部、頸部與床墊之間的空隙。

枕頭過低 頭部後仰,下巴朝上,頸部懸空,導致頸部前側肌肉過度伸展、後側肌肉緊繃
床墊過硬 無法貼合身體曲線,臀部和肩膀承受過多壓力,導致肩胛骨、尾椎壓痛。

仰躺後手掌無法輕易滑入腰背。翻身需費力,代表支撐不足。

床墊過軟 身體下陷、脊椎彎曲,腰部肌肉長期緊繃。側睡者可能感覺肩膀陷落,無法翻身,導致肩頸痛;趴睡者身體容易整個陷下去,反而會讓肩頸更痠。

也要注意,若身體的主要問題(例如頸胸段關節卡緊、肩胛周邊肌筋膜沾黏)沒有先處理,直接換寢具可能只會些許改善。最佳順序是:先評估與治療身體,再用枕頭與床墊去「定型」你要的好姿勢。

睡前放鬆:把交感神經「關靜音」

即使擁有合適的寢具,若身體或神經系統仍處於緊繃狀態,也難以獲得優質睡眠。因此,睡前進行身心放鬆、平時生活習慣也是重要的一環。

1. 5分鐘伸展:不需追求高強度,簡單的伸展動作如嬰兒式、脊椎旋轉等,或各關節的溫和拉筋,每天睡前進行5分鐘,能幫助肌肉伸展,降低身體張力,促進放鬆。
2. 5分鐘正念呼吸:緩慢地深吸氣,再緩慢地吐氣,這有助於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平衡自主神經,讓大腦從活躍狀態轉為平靜,幫助身體進入休息模式。
3. 溫熱療法:肩頸或腰部熱敷15~20分鐘;末梢循環差者,睡前泡腳或使用低溫電熱毯也有效。
4. 按摩:輕柔的按摩特定緊繃部位(如肩頸、上背、腰部)也可幫助肌肉放鬆。
5. 適度使用3C產品:手機藍光刺激會讓身體處於興奮狀態,影響睡眠。若非用不可,應調整姿勢,確保手機有足夠的支撐,避免空手舉著,並設定使用時間,避免沉迷。
6. 睡前避免過度思考:透過閱讀輕鬆的小說、聽輕柔的音樂等方式,將大腦的注意力從白天的工作模式轉換出來。
7. 規律運動:即使是短時間的運動,也能幫助身體釋放能量,降低肌肉張力。
8. 行為認知調整:許多疼痛是源於對「正確姿勢」的過度執著。與其不斷要求自己「坐直」、「站挺」(反而可能導致肌肉過度緊繃),不如學會「動起來」。像蟲一樣偶爾扭動一下,改變一下坐姿或站姿,反而能有效分散關節壓力。

睡不好可以找物理治療師?

除了調整寢具、改善生活習慣外,也可尋求物理治療的幫助。物理治療的角色,並非治「失眠」本身,而是移除干擾睡眠的身體障礙,常見作法包括:以徒手鬆解與關節調整,恢復頸胸椎與肩胛的活動度;教會民眾在白天啟動核心與肩胛穩定的動作控制,減少坐姿與操作螢幕造成的高張力累積;同時設計居家伸展與睡前儀式,讓身體在晚上能順利切換到放鬆檔。若懷疑自身的失眠與疼痛與肌肉骨骼相關,不妨考慮諮詢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能協助找出並處理潛在的肌肉骨骼問題,讓身體獲得真正的放鬆與平衡,進而提升整體睡眠品質。

好眠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它是一條串連起來的明確路徑:白天姿勢管理、晚間睡姿支撐、睡前身心降檔,再用最適合個人的床墊枕頭等寢具,陪我們睡一覺到天明。如果夜間出現疼痛、麻木、無力或頭暈等症狀,建議要尋求醫療專業,找出問題根源、及早進行完整評估與治療。

諮詢專家:林晉熯 物理治療師

【現任】
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院長
台灣疼痛康復協會 理事長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兼任講師
OSM脊骨手法技術課程 創辦講師

【曾任】
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骨科物理治療師
宜興診所 物理治療師
財團法人鞋技中心 期刊翻譯
聖心兒童發展中心 特約物理治療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所 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 物理治療系 學士
中華民國高考合格物理治療師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