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波音747還大12倍 新創公司要打造「風行者」運輸機解決風電機具運輸問題
近年來全球各國對於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與發展不遺餘力,期望藉此減緩地球暖化,降低極端氣候所造成的威脅,風力發電便是其中重要一環,但對於位處內陸地帶的風力電場而言,最艱困的問題之一便是體積巨大、包括風扇葉片在內的機組零件運輸,為了解決難題,美國新創企業正計畫打造1架,運輸能力達到波音747貨機12倍的「風行者」巨型運輸機,若能成功問世,除了工業之外,也能運用於包括軍事、民間商業等領域之上。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運輸條件的限制之下,陸上風力發電的扇葉長度通常為70公尺左右,比海上風機電組平均100公尺長的扇葉短少許多,因此發電的效率也較差,若能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能夠大幅提升風力發電的規模,進而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運用。
位處內陸的風力發電所遭遇的瓶頸,便是進行大型機組零件的運輸。(取自拉迪亞公司網站)
有鑑於此,創業家、航太工程師隆德斯壯(Mark Lundstrom)於2016年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創立了拉迪亞(Radia)公司,期望能研發出足以載運巨型風扇葉片的貨機。報導表示,雖然目前已有多款巨型運輸機問世,包括一度是全球最大型、安東諾夫(Antonov)公司所研製的An-225「夢想」(Mriya)運輸機,其機身全長達到84公尺,酬載能力據估計更達到300公噸以上,然而這架僅生產了1架的貨機已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時遭到俄軍摧毀,除了對於烏克蘭的航太工業造成重大打擊,也讓國際之間運輸超大型貨物的能力在一夕之間消失。
除了An-225之外,包括波音公司的C-17「全球霸王」(Globalmaster),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5「銀河」(Galaxy),以及安東諾夫An-124等具有強大運載能力的軍用或商用運輸機目前都已停產,且現有的載運能力也不足以應付全球風電發展的需求。
因此,拉迪亞公司團隊推出了「風行者」(WindRunner)運輸機的構想,其機身全長將達到108公尺、翼展80公尺,貨艙空間將達到波音747貨機的12倍,也是An-225的6倍,能夠搭載1片105公尺長的風力發電扇葉,或是2片95公尺長的葉片,最多可達3片80公尺的葉片,並且能夠利用長度約1800公尺的跑道進行起降,亦即可在大多數現有的機場之間進行運輸作業。然而其載重能力也縮水至72.5萬公斤,飛行距離也僅有2000公里左右,因此若能順利生產,服務範圍有可能僅限於北美、歐洲或是南美等地區。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