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日語教學名師助陣 《銀之死》掀起臺日文化新對話

青年日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日本經典舞台劇《蒲田行進曲完結篇:銀之死》首度登臺。(社團法人國際舞台文化表演藝術交流協會提供)
王可樂(左)助陣《蒲田進行曲完結篇》,右為製作人暨 IPAC 理事長黃舒郁。(社團法人國際舞台文化表演藝術交流協會提供)

記者王丹荷/綜合報導

舞台劇《蒲田進行曲完結篇:銀之死》改編自日本經典文學,融合大本漫畫風格舞台設計與情感沉浸字幕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劇場體驗。該劇由日本戲劇界重量級導演錦織一清執導,而擁有超過50萬粉絲追蹤的日語教學名師王可樂,首次跨界劇場受邀擔任日文翻譯顧問,以其深厚的語言與文化專業,成為貫通臺日文化的重要橋樑。

王可樂在翻譯過程中,將自己的生命經驗投射到劇中人物:「主角銀四郎因家境貧困而自卑,即使成名也需要外界掌聲填補空洞。我過去也有過類似的陰影,從小不被看好,甚至曾被霸凌。即使後來拿到日本博士學位,也常覺得不如人。」他強調,翻譯的本質不只是語言轉換,而是文化與情感的橋樑:「語言連結的不只是觀眾和台詞,而是文化、世代與自我的深層對話。這部劇讓我重新審視過去,也希望觀眾能從中找到與自己共鳴的答案。」

為了消弭文化隔閡,團隊導入「情感沉浸字幕」系統,透過浮空投影,讓字幕隨劇情情緒變化動態呈現,不再只是靜態文字,而能與演員的聲音與肢體語言同步。觀眾不僅理解對白,更能感受情感張力。舞台設計則以大本漫畫風格為靈感,投影出漫畫速度線、凍格、對話泡泡等元素,彷彿將觀眾帶入活生生的漫畫世界,既呼應昭和時代的文化氛圍,也放大了劇情張力。

《蒲田進行曲完結篇:銀之死》是由國際舞台文化表演藝術交流協會(IPAC) 與傳郁國際創智文化聯手打造的跨國製作,10月12日將在高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戲劇院首演。製作人暨 IPAC 理事長黃舒郁表示:「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文字翻譯,而是文化的對話與時代情感的重現。王可樂老師的參與,讓這部劇在語言和文化間找到新的共鳴點。」她強調,這部作品象徵臺日文化交流的新階段,更透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開啟跨國劇場合作的新篇章。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連假出遊大補帖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捐款仍將流向花蓮縣府?賑災基金會「不交任何單位」:直接撥給災民

三立新聞網
02

急診醫師出走潮1/急診科高壓且難有名醫 一年超過百位醫師出走

鏡週刊
03

最艱困的教師節…光復商工、國中堆滿污泥 校園慘況曝光

太報
04

苗栗晚間爆巨響!通霄電廠120米高煙囪「砍樹」放倒 震撼連環照曝光

自由電子報
05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大災情 《BBC》分析5大原因

EBC 東森新聞
06

超過3萬「鏟子超人」動身花蓮光復救災 台鐵曝車廂內最暖印記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