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片)/音樂療癒展笑顏 彰化榮家引入音樂治療助失智長輩情緒穩定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一首首熟悉的旋律,成為失智長輩最貼心的「良藥」。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彰化榮家,推動為期八週的「音樂治療介入課程」,帶領住民透過唱歌、打節拍、演奏樂器,重溫生命記憶。課程不僅讓焦躁與遊走行為減少,也讓長輩在音符間重新打開心門,與人分享生命故事,展現非藥物治療的力量。
「音樂一響起,她的眼睛就亮了起來。」這是彰化榮家護理人員在觀察課程時最深刻的感受。課程設計依據失智症長輩不同階段的需求,融入懷舊歌曲、節奏訓練、互動遊戲與樂器演奏。每週一次的團體治療,讓住民在旋律中喚醒過去的記憶,也在熟悉的曲調中找到安全感與陪伴。
愛唱歌的林奶奶,原本經常拿著物品發呆許久,但在音樂中,接過球或樂器後,竟能隨節奏主動傳遞下去,重新展現活力。平日沉默寡言的賈阿姨,在聽到兒時聽過的老歌後,眼眶泛淚,靦腆地開口訴說對母親的思念,場面溫馨感人。熱愛旅遊的許阿姨則因為歌詞裡出現「阿里山」、「淡水」等地名,馬上滔滔不絕地分享過去旅遊的美好記憶,甚至帶動其他住民一起交流。
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彰化榮家推動「音樂治療介入課程」,協助失智長輩舒緩情緒與行為困擾,問題行為也明顯改善。(記者陳雅芳攝)
專業音樂治療師邱婷婷今(19)日表示,音樂的力量在於能同時啟動大腦的多重區域,即使語言能力逐漸退化,音樂仍能為失智長者提供情感表達的出口。她強調,音樂不只是娛樂,而是一種療癒工具,可以幫助長輩穩定情緒,重拾人際互動。
榮家護理師謝曉珊指出,課程後約七成住民的情緒穩定度明顯提升,問題行為頻率下降,尤其在「黃昏症候群」常見的焦躁時刻,音樂成功轉移了注意力,減緩不安與混亂情緒,效果相當顯著。
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彰化榮家推動「音樂治療介入課程」,協助失智長輩舒緩情緒與行為困擾,問題行為也明顯改善。(記者陳雅芳攝)
彰化榮家主任蘇再勝指出,這次課程讓照護人員看見「非藥物治療」的巨大潛力,不僅能改善長輩的問題行為,還能提升生活品質與人際互動。他強調,榮家將持續推動音樂治療,並規劃相關教育訓練,讓更多護理與照顧人員具備這項專業,將成果擴大至養護區,惠及更多住民。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