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裡!美「堤豐」澳洲射SM-6 背後跨軍種、破限制小故事曝光
Newtalk新聞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報導,剛結束的美澳「護身軍刀」(Exercise Talisman Sabre)軍演,美國陸軍首次在西太平洋試射「堤豐」(Typhon)中程飛彈系統,驗證作業互通性和聯合目標的指揮管制(C2)效能。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報導指出,準備作業中,美國海軍出動一架KC-130T戰術加油暨運輸機,扮演模擬飛彈角色,為後續實際飛彈發射提供重要數據。
報導指出,這架由海軍試驗與評估中隊(VX-30)操作的KC-130T,模擬標準6型(SM-6)飛彈的飛行路徑,協助陸軍測試颱風系統的通訊、遙測及追蹤功能;而為克服澳洲靶場基礎設施不足限制,VX-30利用2024年安裝的「SCREAM」透過星鏈(Starlink)系統,遠距傳輸訊號指令,確保「堤豐」系統精準擊中海上目標,也彰顯海軍與陸軍的跨軍種協同創新聯合作戰能力。
KC-130T是一款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戰術加油暨運輸機,通常用於後勤補給或空中加油。這次任務要支援陸軍的飛彈系統測試,模擬高速、遠程、精準的SM-6防空與反艦飛彈飛行軌跡,測試地面系統的追蹤、通訊與遙測能力。KC-130T雖然無法完全複製SM-6的超音速飛行特性,但透過精確的飛行路徑規劃與搭載的模擬設備(如電子模擬器),成功模擬SM-6的關鍵飛行參數,確保堤豐系統的感測器與火控系統能有效識別和鎖定目標。這顯示了KC-130T在非傳統任務中的靈活適應性。
另外,澳洲靶場缺乏美國本土靶場的先進基礎設施,KC-130T透過搭載的「SCREAM」通訊系統,結合「星鏈」即時數據傳輸,克服傳統通訊範圍的限制。這種先進通訊技術的整合,使KC-130T不僅是飛行平台,還成為數據中樞,顯著提升模擬任務的效率與可靠性;也顯示美軍在資源有限環境中執行高技術任務的應變能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