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隊廝殺、半年評比淘汰——韓國國家 AI 計畫意圖撼動美中格局
在全球 AI 競賽白熱化的當下,韓國正啟動一項罕見的國家級 AI 主權計畫,試圖在美中兩大科技強權之外,建立獨立自主的 AI 產業鏈。
該計畫集結了包括 SK Telecom、LG、Naver 等頂級科技巨頭及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韓國在半導體、雲端與軟體方面的優勢,打造近乎自給自足的國家級大型語言模型(LLM)。這項舉動不只對韓國 AI 發展很重要,更想讓他們成為全球 AI 市場上,除了美國和中國之外的第三股勢力。
5,300 億韓元重金打造「國家 AI」
韓國總統李在明致力於將韓國打造為全球三大 AI 強國之一。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MSIT)已選定五個財團來主導開發,包括 Naver、LG AI Research、SK Telecom、NC AI 和 Upstage。
政府將向 AI 基礎模型投入約 5,300 億韓元(約 3.83 億美元),預計在 2027 年建成。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於 GPU 支持、AI 訓練數據與人才招募。
此外,這個國家級 AI 計畫將採淘汰賽制,每六個月評估一次每個團隊的 AI 模型,並淘汰表現不佳的團隊。
到 2027 年,五個參賽財團將被逐步縮減至兩名決賽選手。為確保透明度,政府將推出公共排行榜,讓民眾能直接測試與比較各模型的性能。不過,也有專家擔憂,這種競賽形式可能會讓團隊只顧短期策略,犧牲了長期的敏捷創新。
走「全端自主」路線,想當美中之外的替代方案
韓國的 AI 戰略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不同於阿聯酋或沙烏地阿拉伯多數依賴美國的技術,韓國試圖掌控更多的供應鏈環節。雖然他們仍將依賴 NVIDIA 的 GPU 進行運算,但在模型與技術的自主研發上佔有更高的比重。
這項「全端自主」的模式,不僅旨在確保戰略性 AI 技術與服務在國內開發與運作,避免關鍵數位資產落入外國控制,同時也具備巨大的出口潛力。科技研究與顧問公司 Futurum 集團分析師 Nick Patience 認為,如果成功,韓國可望在 AI 領域,像其在儲存晶片領域一樣,成為技術與產品出口的關鍵玩家,為尋求美中之外替代方案的國家,提供一個可靠的選擇。
如何在競爭中建立生態吸引力?
然而,這條道路並非沒有挑戰。韓國的國家級 AI 模型必須在性能上與 OpenAI、Anthropic、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DeepSeek 等前沿 AI 實驗室的模型相媲美,而這些實驗室正投入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發。
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模型基礎上吸引開發者建立生態。
SK Telecom 基礎模型辦公室負責人 Kim Taeyoon 表示,首要目標是創建一個「非常強大且先進的開源模型」,這不僅能讓韓國國內企業使用最新技術,也能對全球開發者產生吸引力。這將是韓國能否在 AI 主權競賽中,持續保持技術與生態競爭力的關鍵。
南韓會是「第三選擇」還是「技術孤島」?
韓國的國家級 AI 主權計畫成敗,不僅取決於技術能否追平國際巨頭,更在於能否快速建立具吸引力的開源生態,吸引全球開發者參與。形成規模化應用與出口案例,韓國才有機會將「美中之外的第三選擇」從口號落實為市場現實。
然而,在全球 AI 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韓國的「全端自主」模式,能否持續保持技術與生態的吸引力,將直接影響其長期競爭力。
其次,AI 主權戰略在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壓力下,存在演變為技術孤島的風險——如果韓國過度追求自主與自給自足,而忽略了國際合作、技術交流與跨境市場的互通,就有可能形成一個封閉的技術生態圈,這就可能削弱其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因此,韓國若能在維護自主性的同時,保持對外連結與合作彈性,在全球 AI 版圖中的地位或許會更穩固。
*立即報名 8/15 【AI Agent 知識工作革命論壇】,解析企業如何在各工作場景導入 AI Agent 完成任務
【推薦閱讀】
◆ 川普的《美國 AI 行動計畫》:讀懂美 AI 戰略三大支柱,思考台灣如何應對
◆ 開源 AI 成美國重要戰略?Hugging Face 執行長投書解析美中 AI 競賽關鍵
◆ 不只管自己,也要看著供應鏈——微軟揭示「負責任 AI」新高度作法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CNBC》、《Mitrade》、《Korea Economic Daily》,圖片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鄒家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