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權報告:中國以商業利益施壓影響台媒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國務院12日公布2024年度人權報告,整體評估肯定台灣整體人權狀況未出現重大變化,但同時也引述了台灣NGO團體說法指出,北京正透過商業利益向台灣企業施壓,要求避免在刊登批評中國內容的台灣媒體上投放廣告,已經對台灣的言論自由構成間接威脅。
國務院12日最新發布的2024年度人權報告中,其中在台灣部分,約以2000多字反映台灣生命權、政府、軍方、情報機關、警方及犯罪集團等施加的審查壓力,也檢視勞權、兒童及難民保護和反猶太主義行為等。
報告指出,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法治運作良好,但數項內部人權議題仍需關注。報告中特別提到了中國的干預行動,指出有台灣NGO團體表示,北京會施壓在中國有業務的台灣企業,要求他們不得在刊登批評中國內容的台媒上投放廣告。這並非美國國務院首次提及此類干預手法。過去在2020年度人權報告中,也有提到了類似情形。
在勞工權利方面,報告指出,台灣的罷工權受到嚴格限制,教師與公務員被法律禁止罷工。政府可在災難時禁止或解散罷工,且勞工須先經調解才可罷工。法律禁止就已受保障的權利進行罷工,這類爭議須透過司法解決。大型企業也常打壓工會籌組,例如將工會籌組者列入升遷黑名單或調離原職,科技業尤為常見。
針對全台近80萬名外籍移工的處境,報告肯定政府提供直接聘僱服務平台與24小時多語言熱線,並允許受虐移工更換雇主。然而,移工團體指出,多數移工因害怕失業不敢申訴,尤其是遠洋漁船上的移工,求助無門的情況更為嚴重;另有超過8.7萬名移工脫離原雇主,缺乏保障並可能從事非法工作。
報告指出,台灣法定結婚年齡為18歲,執法普遍到位,但部分農村仍有童婚案例。由於政治地位特殊,台灣難與聯合國及主要國際人道組織合作,無法為難民或尋求庇護者提供完整援助。
美國國務院自1970年代以來,每年都會發佈人權報告,聚焦限制集會自由、選舉不公及懲罰少數群體等濫權行徑,數十年來一直是全球人權倡議的重要參考。今年報告引入了「生命」(Life)、「自由」(Liberty)與「人身安全」(Security of the Person)等新分類,但篇幅大幅縮水,約為去年的三分之一,並延遲了數月發布。
路透社報導指出,這是因為川普任命的官員大幅修改了國務院先前的草稿,使之符合「美國優先」的價值觀。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