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I時代的老闆思維:別幻想導入AI就能躺著數錢,領導價值在於「匹配最佳資源」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9月24日07:22 • 發布於 09月24日07:20

人工智慧(AI)與人類工作的關係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典範轉移。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將技術視為被動的工具,如同釘錘或試算表,等待人類指令來執行特定任務。

然而,生成式AI的崛起徹底顛覆了這一隱喻。AI不再僅僅是工具,它正在演變為一個積極、具備認知能力的數位同事。

這種從「工具」到「隊友」的轉變,要求我們發展一種全新的心智模型——「老闆思維」(The Boss Mindset)

這種思維模式的核心,是從被動地使用AI產出,轉向主動地指導、協作並共同創造價值。

在AI時代下,人人都有AI員工,不管你是不是老闆,都必須承擔做老闆的角色與責任,這也是本系列文章想要談的內容

工具想法的終結

將AI視為簡單的工具,不僅限制了其潛力,更在戰略層面上構成了危險。哈佛商學院教授Karim Lakhani精闢地指出:「AI不會取代人類——但使用AI的人類將會取代不使用AI的人類」。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競爭現實:與AI協作的能力,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未來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領導者的角色遠不止是推動AI的實施;領導者必須重新構想人類與AI如何協作,以釋放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

這種合作關係的本質,已超越了傳統的人機互動。

AI正被整合到組織的戰略、營運和工作流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我們不再將AI視為冰冷的軟體,而是將其視為一個能夠分擔認知負荷、處理繁瑣任務、甚至激發新想法的數位隊友時,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探索其變革性的力量。

新隊友的實證

AI作為「隊友」的價值,已在多項研究中得到證實。

一項由哈佛大學與寶僑公司(Procter & Gamble)合作的實驗顯示,使用AI的個人,其平均表現與一個沒有AI的團隊相當。

研究主要發現有:

AI 改善使用者情緒體驗:
AI的語言介面讓參與者產生了更積極的情緒反應,顯示AI可以扮演類似於人類隊友的社交和激勵角色

AI 提升工作表現:
使用AI的個人,其工作表現與沒有使用AI的團隊相當,這表明AI可以有效複製人類協作的某些優勢。

AI 打破部門隔閡:
AI促進了公司內部不同職能領域之間的專業知識分享。

更令人矚目的是,使用AI的團隊,其表現如同進入了「上帝模式」(God-mode),更有可能產出最佳解決方案 。

參與實驗的專業人士表示,AI就像擁有一個「反應極快的第二個人在身邊」,能夠處理那些雖不困難但極耗費心神的任務,從而釋放人類的認知頻寬,專注於更高層次的思考 。

哈佛商校教授Raffaella Sadun的研究也呼應了這一點,她指出AI能夠增強團隊合作與創新,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替代團隊協作,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率。

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在使用AI後,工作速度都提升了12-16%,產出的解決方案也更長、更詳細。這證明了AI正在有效地增強甚至在某些層面取代傳統的人類協作模式。

工作與角色的重新定義

這位新「隊友」的加入,正深刻地重塑著工作內容與人類的角色。

AI擅長執行重複性、有明確規則的任務,例如基礎的程式開發、數據分析、文案撰寫與翻譯等 。

這意味著,過去被視為職場基礎技能的許多工作,其價值正在迅速貶值。

然而,這並非零和遊戲。當AI接管了這些例行公事,人類工作者的價值便轉移到那些AI難以企及的高階認知領域 。

未來的價值創造將更依賴於策略規劃、創意發想、複雜問題解決、情感判斷與批判性思考等能力 。

人類的角色從任務的「執行者」,轉變為價值的「策劃者」與AI的「引導者」。

我們的工作不再是從零開始創造,而是審查、優化和指導AI生成的初稿,將我們的專業知識與情境判斷力注入其中 。

這種轉變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提升自己的「AI素養」(AI Literacy),不僅要了解AI能做什麼,更要深刻理解其局限性與倫理邊界 。

然而,這種新型的合作關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的研究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悖論:人機團隊的表現並非總是優於單獨的AI。

特別是在數據密集型的決策任務上,例如偵測虛假的飯店評論,AI單獨的準確率(73%)甚至高於人機組合(69%)。這項驚人的發現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的干預反而可能因為自身的偏見或判斷失誤而「拖累」AI,導致整體表現下降 。

這個悖論引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領導議題。簡單地將AI視為萬能助手並盲目協作,並不能保證最佳結果。

真正的挑戰在於,領導者必須具備精準的判斷力,以辨別在何種情境下應該完全信任並授權給AI,在何種情境下需要人類的深度介入與協作,又在何種情境下必須行使否決權。

這正是「老闆思維」的核心所在——它不僅關乎如何合作,更關乎何時合作、何時放手、何時掌控。

這種老闆思維認知能力,即評估任務性質並匹配最佳(人類、AI或混合)資源的能力,將是區分平庸與卓越的關鍵。

Key Takeaway:
本篇文章想說的是,AI時代下,人人都是老闆,要有老闆思維,才能把AI員工帶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陶韻智

延伸閱讀:AI熱潮的隱形贏家!2大硬碟龍頭廠毛利率飆40%:HAMR是什麼?SSD為何無法取代硬碟?
在蘋果官網買iPhone 17,刷哪張卡更划算?一表整理高回饋信用卡

延伸閱讀

觀點|Bolt叩關、Uber深耕,Grab為何缺席?解讀東南亞王者背後的戰略思維
AI雷包橫行!史丹佛揭40%職員曾接手「無腦AI產出」工作交付:AI降本增效口號響亮,誰在收拾殘局?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一萬元的金錢考試,你願意讓孩子交空白卷嗎?

moneybar
05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06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