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中國買盤缺失 CBOT黃豆下跌1%
MoneyDJ新聞 2025-08-26 06:15:54 黃文章 發佈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與玉米期貨8月25日上漲,黃豆則是下跌,因擔憂中國買盤缺失的影響。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0.2%至每英斗4.1225美元,12月小麥上漲0.5%至每英斗5.2975美元,11月黃豆下跌1%至每英斗10.4775美元。
AgResource報告表示,中國買家正在詢問11月巴西黃豆的報價。報告表示:「在龐大儲備之下,中國可能能夠避免購買美國黃豆直到11月底或12月。」而根據歷史數據,通常到9月1日之前,美國會銷售給中國其全年進口量的14%。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12月棉花期貨8月25日下跌1%至每磅67.32美分,10月粗糖期貨下跌0.5%至每磅16.40美分。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發布月報表示,2025/26年度全球穀物(小麥及粗糧)總產量預測為24.04億噸,較上月上調2,700萬噸。主要反映了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及單產預測上調,但小麥、高粱與燕麥等產量預估也有小幅上調。全球玉米產量預估較前月上調2,300萬噸至12.99億噸,小麥產量預估上調300萬噸至8.11億噸。
報告表示,穀物用途變動吸收了超過一半的供應增量,包括飼料與工業需求的增加。與7月份相比,由於供應增加,再加上期初庫存上升,全球期末庫存(各地行銷年度合計)預測上調1,600萬噸,至5億9,700萬噸。貿易展望(7月至6月)上調700萬噸,至4億3,700萬噸。
黃豆方面,雖然美國產量前景略微下調,但其他國家預測上調幅度更大,2025/26年度全球黃豆產量預測上調200萬噸至4.3億噸,較上年度將增長1%;供應增加淨額主要用於消費及庫存增加。貿易預測較7月上調100萬噸,創新高達到1.84億噸(較上年度增長2%)。
2024/25年度稻米供需平衡表與上月基本持平,庫存預計同比增加約700萬噸,主要因印度增產。同樣地,2025/26年度預測變動不大,預期供應和消費均創新高。由於期初庫存略微下降,總體庫存較上月下調100萬噸。
報告表示,2025/26年度全球穀物總產量預計將年增8,300萬噸,包括玉米(+6,500萬噸)、小麥(+1,100萬噸)、大麥(+300萬噸)、高粱(+200萬噸)及燕麥(+100萬噸)。在供應創新高與價格壓力下,全球消費增速預計加快,預估將年增4,900萬噸。
經過連續三年庫存下降,期末庫存可能增加1,300萬噸,但仍低於平均水平。貿易預計回升至4億3,700萬噸(+1,200萬噸),包括小麥出口年增800萬噸、玉米年增500萬噸。
繼全球黃豆供應、需求及貿易創新高之後,2025/26年度預計再創新高。受南美作物預測增產支撐,全球產量預計達4億3,000萬噸(+1%),同時亞洲、美洲與非洲加工擴張,推動消費增長4%,總庫存略有下降。貿易預測創新高(+2%)。
繼上一年度大幅增產後,全球稻米產量預計在2025/26年度小幅上升至歷史高點,主要因三大產區增產。由於期初庫存可觀,預計供應創新高;全球消費進一步增加(尤其是白米),期末庫存將進一步增加。貿易預測在2026年擴大至6,000萬噸。
報告表示,受黃豆和玉米出口價格上漲支撐,IGC穀物與油籽指數(GOI)月增幅略微上升,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小麥指數月減1%,因全球供應充裕預期而承壓。玉米指數主要受南美出口溢價上漲支撐,淨增1%。在全球供應充足且需求疲軟下,稻米指數下跌3%,降至五年多來最低。自7月中以來,黃豆指數上漲3%,受巴西及阿根廷出口價格指標上升支撐。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