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好鄰居!捷運南勢角站駐紮的庇護工場「快樂小舖」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走出捷運南勢角站一號出口,會發現一間不大的小店,門面整潔、燈光溫暖,LED招牌上寫著「快樂小舖」,主要販售各式二手商品的一家小店舖,這裡是提供身心障礙者穩定就業、自立生活的捷運南勢角庇護工場。
捷運南勢角庇護工場快樂小舖由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委託中華視障安養福利協會經營,自2010年起在南勢角捷運站內設立,提供身心障礙者(庇護員工)安全、友善且具訓練功能的工作環境,讓庇護員工能在實作中建立自信,逐步邁向一般職場就業。
從不敢開口到主動招呼—工作讓他們找到自信與尊嚴
在快樂小舖裡,庇護員工每天的工作包括整理二手衣物、商品上架、環境清潔到店內叫賣。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蘊含極高的訓練價值,時間管理與職場規範,問題解決能力甚至是勇敢面對顧客的服務與溝通技巧。
庇護工場負責人王錫卿會長分享,一開始大多數的庇護員工不敢看客人、不願開口,但在不斷練習中,他們漸漸主動打招呼、主動整理物品,變得有自信、有方向。王會長說:「現在他們看到我,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這樣的轉變,不只是技能上的進步,更是心理上的飛躍。」。
會長分享到,其中一位員工小偉(化名)靠自己的努力,存下第一筆薪水,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新手機,驕傲地說出「這是我自己賺的」,這不只是購買的行為,而是小偉擁有自己人生選擇權的見證。
快樂小舖的核心價值:就業機會 × 環保行動 × 社會參與
快樂小舖的經營理念,不只在於提供工作機會,更著眼於「資源循環」與「社區參與」,鼓勵民眾捐出家中閒置但仍可使用的物品,轉化為可販售的二手商品,避免浪費,也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力。
這不僅是愛心的流動,更是一種教育,讓民眾重新思考「物品的價值」與「支持的力量」。
此外,快樂小舖過去與金山禪寺合辦園遊會,也與竹林高中合作推廣即期商品,讓更多人走進庇護工場,認識這些努力生活的身障者,王會長希望這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將「快樂與尊重」一起帶回家的地方。
超越職場的支持系統:從書法練心、體適能練身,陪伴員工穩穩前行,除了工作訓練,快樂小舖也關注員工們的心理與身體發展,工場特別開辦書法班,讓員工們在一筆一劃間學會靜心與專注;也安排每週一次的體適能課程,幫助員工建立肌力與體力,提升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王會長表示:「身障就業者每一點進步,都值得被鼓勵。他們不是只能被訓練,更應該被支持、被尊重。」。
小舖大影響
快樂小舖不僅是庇護工場,也是社區二手物捐贈的據點,更是一個融合就業、環保與公益的平台。某天,當你路過南勢角捷運站,請給自己一個轉彎的理由,走進快樂小舖,透過每一次購買,以行動支持身障朋友的努力。
(首圖為門口大字”歡迎光臨”,相當醒目,讓出捷運站民眾都想進去挖寶。圖/快樂小舖提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