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滿足他人需求,就能影響對方!
文/戴爾.卡內基;譯/周玉文
所有人的信都被當成垃圾,為什麼只有鋼鐵大王卡內基的信讓人日日盼望?
家境清寒的蘇格蘭貧童安德魯.卡內基甫出社會時,每小時只賺兩美分,但他終其一生卻捐出三億六千五百萬美元回饋社會。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領悟,影響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關心對方的需求。他前後接受教育僅四年,卻相當熟稔人際關係之道。
試舉例子說明:卡內基的兄嫂掛心一雙兒子,思念成疾。他倆在耶魯大學求學,諸事纏身以至於疏忽寫信回家,就連母親在家朝思暮想都不聞不問。
安德魯.卡內基知情以後,便和家人打賭一百美元,賭他無須低聲下氣,也能讓這兩名姪子回信。他寫了一封漫天閒聊的信寄給他們,文末強調他各為兩人附上一張五美元鈔票。
但事實上,他根本就沒有把錢裝入信封。
果不其然,兩名侄兒很快就回覆感謝信,開頭是:親愛的安德魯叔父……下文就任憑讀者自己想像吧。
只用一張利弊分析表,就把租金調降了一半!
我們每季都需要主辦一系列二十場的演說課程,有一次我便向紐約某家飯店訂了二十晚的大廳使用權。
在某一季開始之際,那家飯店突然知會我必須提高租金,支付金額是過去的三倍。我聽到這則消息的時候,不僅已經印好、寄出入場券,而且連通知都發出去了。
我自然是不願意支付暴漲的租金,但就算我跑去和飯店大談特談我想要的結果又有什麼用呢?他們只關心自己的需求而已。於是,幾天後我前往飯店拜會經理。
「我接到您的來函時,頗感震驚,」我說,「但我一點也不怪你。倘若易地而處,或許我也會寫出類似的信件。您身為飯店經理的責任就是利潤最大化。現在,如果您堅持要提高租金的話,讓我們拿起紙、筆,寫下這種做法將產生的所有利、弊。」
然後我就取出一張信紙,畫出中線,一邊寫「利」、另一邊寫「弊」。
我在「利」那一欄寫下這幾字:大廳空置。然後我接著說:「你可以自由出租大廳,讓別人舉辦舞會之類的活動,那會是一筆很大的收入,因為像這等規模的活動就會願意支付比一系列講座更高的金額。如果這一季我就占用大廳二十個晚上,你一定會失去不少獲利可觀的生意。
「現在,我們來考慮壞處。首先,你把大廳租給我,不僅無法從我這裡多得到額外收入,進帳反而會變少。事實上,你可能落得毫無賺頭,因為我付不起你要求的金額。我應該會另尋地點辦活動。
「這樣的話,你就得面對另一項不利的事實。這些講座課程會吸引許多高階社會知識份子來你的飯店捧場,對你而言,算是打廣告的好時機,不是嗎?事實上,就算你花五千美元在報紙上登廣告,真正為此上門的顧客,也不一定比我這些課程帶來的人數還要多,這一點對飯店來說應該是彌足珍貴的機會,不是嗎?」
我一邊說還一邊把這兩個壞處寫在「弊」那一欄,然後再把這張紙遞給經理,並說:「我希望您可以仔細考慮利弊,然後再知會我最後的決定。」
第二天,我又收到一封信,知會我租金提高五○%,而非先前說的三○○%。
請留意,我隻字未提自己的需求,就能得到折扣優惠。當時我的談話完全聚焦在對方有何需求、如何實現。
假設我氣沖沖地闖進經理辦公室質問:「你一知道入場券已經印好,通知也已經發出去,就突然要漲三倍租金,這是什麼意思?我打死也不多付!」
接下來會演變成什麼局面?一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辯就會熱鬧豋場,你也知道結果通常不會太好看。即使我已經說服飯店經理信有錯在先,他的自尊也會讓他拉不下臉來向後退一步。
明天,你可能必須說服某人完成某件事,開口前請先暫停一下捫心自問:「我怎樣才能讓對方甘願地完成這件事?」
這個問題可以阻止我們倉卒之中會見某人,結果反而像無頭蒼蠅一般高談闊論我們自己的渴望。
※ 本文摘自 《卡內基教你跟誰都能做朋友【又名《人性的弱點》】:影響全球3億讀者,人際溝通聖經,讓巴菲特終生受益的唯一一門課!》,原篇名為〈第三章 滿足他人的迫切需求:九○%的人做不到的成功祕訣〉,立即前往試讀►►►
《卡內基教你跟誰都能做朋友【又名《人性的弱點》】(暢銷二版)》電子書 - 一流人士的成功,只有15%來自專業知識,85%則大受「態度與人際關係」影響!卡內基從研究中發現,職場中僅具備專業能力的人士,只能領到普通水準的薪資;擁有領導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