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夏季戶外活動藏「熱傷害」危機 醫師教你4招防中暑

信傳媒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信傳媒編輯部
豔陽下戲水雖涼快,但若忽略補水與防曬,恐引發熱傷害。(圖片來源/freepik)

暑假與連續假期是戶外活動旺季,不論是海邊戲水、登山健行,還是參加戶外音樂祭,豔陽高照的畫面雖美,卻隱藏熱傷害風險。醫師提醒,高溫環境下,身體的散熱機制容易超負荷,若忽略補水、防曬與休息,可能從輕微不適迅速惡化成中暑,甚至危及生命。

隨著夏季高溫屢創新高,外出遊玩雖然令人期待,但長時間曝曬於烈日下,恐增加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熱傷害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鍾稟彥提醒民眾,在安排戶外活動時,應注意防曬與補水,以免發生危險。

熱傷害症狀不可輕忽

熱傷害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與中暑,其中中暑最為危險,若體溫迅速升高至40℃以上,可能導致意識混亂、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常見前兆包括頭暈、心悸、噁心、肌肉痙攣與極度口渴。

避免熱傷害的4大守則

1. 避開高溫時段:建議戶外活動安排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後,並盡量尋找陰涼或室內休息區。

2. 適當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15~20分鐘小口補水一次;大量流汗時,可適量補充含電解質飲品。

3. 穿著透氣、防曬衣物:選擇淺色、輕薄、排汗材質的衣物,並配戴帽子、墨鏡,適當使用防曬乳。

4. 注意身體警訊:若出現頭暈、冒冷汗、心跳加快等症狀,應立即移至陰涼處、補水降溫,必要時就醫。

鍾稟彥呼籲,台灣夏季濕熱氣候加劇了熱傷害的發生率,長者、幼童、慢性病患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更需提高警覺。外出遊玩前,應事先查詢天氣預報並評估行程,讓開心的旅程在安全中完成。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急診科 鍾稟彥 主任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羅志祥66歲母親罹「阿茲海默症」…醫:1飲食法「逆轉腦齡7.5歲」,這些傷腦食物要少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20多歲同事腸癌末期 30歲男竟也中!醫揭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03

原來瘦小腹這麼簡單?專家公開「燃脂祕密」搭配1件事 小腹竟消失了

健康2.0
04

比橄欖油更猛!「1油品」能穩血糖、護肝:3個月就見效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