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敗》小笠源示警:民進黨10年優勢終結 兩張王牌號召力正在衰退
「核三廠重啟公投」與最後七席藍委罷免案結果揭曉,兩案最終雙雙未過關,但其背後政治效應卻極為深遠。
根據投票結果,核三公投同意票數雖以七成四壓倒性優勢領先,但因投票率僅 29.5%,未達通過門檻而遭否決。另一方面,七席藍委罷免案則全數失敗,國民黨再次全身而退。
長年關注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教授分析,這場被稱為「2025 夏之陣」的投票,定調為藍營大勝、綠營受挫,象徵民進黨從 2014 年至 2024 年的「黃金十年」優勢已正式告終。
公投:同意票壓倒性領先卻卡門檻
這次核三公投由民眾黨主導,國民黨支持,民進黨反對,焦點在於是否重新啟用今年 5 月停機的核三廠。這項提案實質上是對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的挑戰。
投票結果為:同意 4,341,432 票(74.2%)、不同意 1,511,693 票(25.8%)。雖然贊成票數遠高於反對,但因未達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的通過門檻,依法不成立。
本次投票率僅 29.5%,明顯低於 2021 年公投的 41.1%。小笠原指出,這顯示在野黨雖成功喚起社會對能源政策的不滿,但未能激發全民性的投票熱潮,動員能量不足,使結果陷入「多數贊成卻無法通過」的矛盾。
罷免:藍委全數守住,綠營連挫
同日舉行的另一場戰役,是針對國民黨立委的七席罷免案。這是繼 7 月 26 日 24 席罷免案後的最後一波,民進黨企圖以「全面罷免」削弱藍營在國會的優勢。
然而結果顯示,七席罷免無一通過。投票率僅 49.3%,贊成罷免比例為 33.9%,不同意高達 66.1%。相較於上次的 42.5% 對 57.5%,差距進一步拉大。
小笠原分析,7 月首波罷免已奠定勝負,8 月只是「消化比賽」。國民黨支持者因連勝而士氣高昂,民進黨選民則因連挫意興闌珊,投票意願明顯下滑。最終,國民黨憑藉兩波「零解職」徹底守住立院陣地,反倒是民進黨遭遇政治重挫。
能源焦慮:非核家園論述失靈
核三公投雖未過關,但同意票高達七成四,已凸顯「非核家園」政策正遭遇強烈挑戰。2021 年核四公投時,反核方仍佔優勢,但短短四年後,情勢逆轉。
小笠原指出,這一轉向與台灣產業結構息息相關。隨著半導體與 AI 產業迅速擴張,電力需求激增,核電停機後的電力缺口暴露無遺。蔡英文政府規劃以綠能取代核能,但太陽能與風力進度落後,實際上仍大量依賴火力發電。
此外,光電板大舉覆蓋農村與漁村,引發環境破壞與土地利用爭議,甚至被質疑成為地方貪腐的溫床,進一步削弱了民眾對綠能的信任。這些問題疊加,使得「非核家園」逐漸淪為口號,而非解決能源困境的有效方案。
民進黨「抗中保台」與「非核家園」效力減弱
小笠原強調,這次大罷免及核三公投象徵民進黨兩大核心論述的動搖。過去十年,民進黨憑藉「抗中保台」與「非核家園」在選戰中屢屢佔優,但如今,兩張王牌的號召力正在衰退。
在罷免案中,藍營成功抵抗「全面清算」;在公投中,雖未過門檻,但社會已展現對能源政策的質疑。這些跡象顯示,民進黨已難再僅靠單一論述壓制在野黨。
他指出,民進黨若要挽回頹勢,必須正視現實,提出新的政治敘事與能源藍圖。而在野黨雖憑「反綠」嘗到勝利甜頭,但若僅停留在反對姿態,仍難以獲得足以執政的全面信任。
2025夏之陣落幕,政治版圖重整
綜觀整體,2025 年「夏之陣」以藍營大勝、綠營受挫收場。對民進黨而言,這是一記警鐘:不僅能源政策面臨挑戰,連「抗中保台」的政治動員效應也逐漸失靈。對在野黨來說,勝利固然提振士氣,但能否轉化為治國願景,才是通往 2028 的真正考驗。
小笠原總結,台灣政治已邁入藍綠勢均力敵的新時代。誰能從這場「夏之陣」中汲取正確教訓,提出回應民意的政策願景,誰就更有可能在 2028 年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