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石綿廢棄物逾萬噸 蘇俊賓籲中央編預算全面清除
近期颱風及豪雨造成災害嚴重,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7月31日出席行政院會時指出,全台預估仍有24萬棟建物屋頂、約53萬噸石綿待處理,此次災害產生的1.5萬噸石綿廢棄物對災民和救災人員衍生額外風險,建議中央編列預算並與地方合作,優先汰換位於環境敏感區的石綿建材。環境部表示,已向行政院爭取到7.8億元專案經費,補助嘉義縣、嘉義市及台南市住宅、畜牧場及農業設施的災後石綿建材清除處理。
據環境部去年統計,全台預估約53萬噸石綿待處理,桃園占約2.5萬噸,環境部每年編列約3億元經費補助地方調查及清理,今年補助桃園清除處理的額度約205噸。蘇俊賓呼籲行政院正視,以現有預算規模和執行模式,恐需超過百年才能處理完。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石綿拆除後將由環保局清潔隊或清除業者送到後端固化後掩埋處理,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尚有64.5萬公噸掩埋量能,足以因應丹娜絲風災處理需求。
蘇俊賓說,在極端氣候下,不知下次風災強降雨何時發生,但保護災民也要保護救災人員,建議中央應檢討現行做法,隨極端氣候影響日益嚴峻,大型風災、水災恐將成為常態,更應積極推動清除石綿等有害廢棄物。
蘇俊賓強調,特別在低窪、沿海、迎風面及山坡地等相對環境敏感區域,石綿屋瓦風險更高,不應再依賴民眾通報申請清運,應於平時即編列預算與地方政府合作,鼓勵居民主動汰除石綿建材,特定區域甚至須強制汰除,並訂定災後的標準作業程序。
因石綿為一級人類致癌物質,若長期吸入石綿纖維,將有罹患間皮細胞瘤、肺癌等風險,蘇俊賓建議,衛福部應於災後編列特別預算,建立長期追蹤監測災區民眾及救災人員健康機制,若出現異常時提供必要醫療支援。
丹娜絲另造成嘉南地區14萬5000片、約2800公噸光電板受損,災損破萬片的案場約6處。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6處災損光電板多已清除完畢,但新庄滯洪池、貴舍2滯洪池、荷包嶼滯洪池等3處光電板雖已清除,但部分遭堆置路邊,若8月1日仍未清理將依法重罰。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