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泰雅博物館赴歐考察 追溯原民文物百年流浪史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31日電)烏來泰雅博物館海外文物考察團今天返國,原民局表示,深入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庫房,近距離觀察10件百年前流傳至歐洲的原住民族織品,並對一件烏來男性上衣紋樣紀錄與比對。
新北市府原民局今天表示,局長Siku Yaway林瑋茜率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人員、文化工作者與烏來青年織者,參訪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世界博物館,瞭解台灣原住民族文物典藏海外現況,及流傳的歷史脈絡。
Siku Yaway林瑋茜表示,這趟歐洲考察是「用文化藝術和世界交朋友」為主軸,聚焦在調查,不僅在庫房近距離接觸流傳在海外的珍貴藏品,也以身為文物所屬族群的視角,並透過文化對話深化理解。
在柏林民族學博物館中,團隊聚焦於一件館藏的桃紅色無袖上衣,登錄蒐藏地為烏來,與博物館研究人員交流時指出,這件上衣屬於泰雅族男性服飾,以紅色為主色調;根據傳統,男子若成功獵首歸來,家人會為他穿上象徵榮耀與勇氣的戰袍,顯示其深厚的文化意涵。
原民局表示,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的海外台灣原民文物收藏品,以北部泰雅族為主;這次,透過影像紀錄、紋樣測量及檔案比對,研究散存海外的烏來屈尺群織品,試圖勾勒出海外典藏品的面貌與流浪過程。
原民局說,這次的成果將成為日後文化復振、織品重製及知識重建,奠定扎實基礎。未來將持續針對散佚海外的烏來泰雅族文物,建立藏品資料庫,連結在地社群並深化文物研究,讓文化記憶持續在當代使用及發展。
除進入柏林民族學博物館調查研究,新北團隊也造訪致力於當代視覺藝術的貝塔寧藝術村(Knstlerhaus Bethanien),藝術總監安特耶‧韋策爾(Antje Weitzel)分享,致力推動自由開放、不設限的藝術創作環境,她深入理解每位藝術家獨特的創作脈絡與需求,並尊重創作者的自我認同。
考察團也與德國柏林市政府文化專使湯瑪斯‧威廉斯(Thomas Willems)會面,並拜訪柏林米特(Mitte)區的博物館,由館長內森‧弗裡登伯格(Nathan Friedenberg)親自為考察團導覽,分享米特博物館的空間活化、再利用、轉型為博物館的經驗,讓觀眾認識柏林的多元族群與移民歷史。(編輯:林恕暉)114073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