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保險8月開放申設 公建投資上限升至15%
為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並引導資金投入國家重大建設,金管會近期接連釋出2項重大政策訊息。第1是宣布數位保險公司預計自8月起開放申設,已有5家業者前來諮詢;第2是鬆綁保險資金投資限制,將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相關投資上限由10%提高至15%,目標釋放最多4.88兆元資金挹注國發。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力推數位保險政策,取代過往申設困難重重的純網路保險公司制度,相關7項法規命令已完成預告,最快8月正式開放申請。設立條件更為彈性,包括將產險與壽險設立資本額下調至新台幣5億元與10億元,取消股東身分限制,允許設置實體據點並享有一年半的創新保護期,採「隨到隨審」機制,歡迎具創新商業模式的團隊踴躍投入。
目前已有約5組團隊洽詢設立事宜,涵蓋產險與壽險領域,或是保經代業者透過律師事務所探詢相關規範。金管會同步明定,數位保險公司自開業次年度起,創新型商品或服務的保費收入或銷售件數,須占總體的20%,並定期向主管機關申報成果。此外,審查委員會將增列具金融科技背景專家,擴編至最多17人,以強化對創新風險的鑑別與把關。
金管會表示,數位保險公司在性質上不同於純網銀,可依需求開展實體通路,不受既有網路投保資本適足率與公平待客評核條件限制。目的在營造更開放、靈活的創新生態系,加速產業數位轉型,提升保險商品多元性與可及性。
另外,為強化保險資金與國家建設的連結,金管會預告修正「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將原先保險資金投入公建與社福等專案的上限,自總資金10%放寬至15%,預計10月底前上路。保險局估算,將可為市場釋放出最高4.88兆元的加碼空間。
截至今(2025)年6月底,保險業投資於專案與社會福利事業的金額為6,232億元,占總投資比率僅0.46%。在原10%上限下,仍有約3.25兆的可投資空間,放寬至15%後,再添1.63兆潛力資金。日後包含都市更新、再生水設施、廢棄物處理、倉儲物流、大數據中心等,皆可望成為保險資金投入的新標的。
金管會強調,保險業為資金長期穩健的機構投資人,應積極發揮穩定市場、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透過放寬投資比例與引入創新經營模式,期望同時活絡保險市場與挹注國家建設動能,實現金融與公共利益的雙贏局面。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