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變局】大罷免吞敗綠委恐不再「相忍為黨」 拒當聽話「乖乖牌」將成賴政府最大危機
公民團體發動罷免24位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首波投票結果卻是罷免掛蛋,發動大罷免表面看起來是反共護台聯盟發起人曹興誠,但在野黨矛頭全指向總統賴清德與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已經水火不容的立法院在野黨團與執政黨團,未來3年衝突恐會加劇,不過更令人擔憂的是,罷免失敗後,「相忍為黨」逾一年多綠委,恐也不再乖乖聽話聽命行事,恐是未來執政團隊更加燙手的難題。
大罷免大失敗 柯建銘黨內威望重挫
「大罷免、大成功」口號去年從柯建銘口中開始喊出,起初黨內立委、黨公職都在觀望,不敢跟進就是擔心「觸怒上意」,直到今年農曆年後連署氣勢勢如破竹,二階連署一口氣通過31席國民黨立委後,民進黨才開始跟上公民團體腳步加入罷免陣容。但最後罷免結果,讓處理各種國會僵局,有超過30年國會經驗的「老柯」卻是判斷失誤。這次失誤恐讓他在未來民進黨團內的威望與話語權受挫,甚至黨團內部喊出換總召的聲音也將慢慢浮現。
柯建銘提出大罷免,成了失利戰犯,在黨團的威望也受到衝擊。(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綠委相忍為黨 閣員反被寵成「媽寶」
2024年立委選舉民進黨沒辦法拿下國會過半,民進黨團從立法院長選舉溝通就開始嚐敗績,最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度過8年國會多數的綠委自然無法適應驟變的國會生態。其次,行政院內閣閣員不少是「政治素人」,像是經濟部長郭智輝、環境部長彭啟明、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等人,行政院為了保護閣員,都特別拜託民進黨立委多多照護,同黨立委與執政黨閣員間互相溝通、彼此照應天經地義,但到了後期,卻是黨政高層把行政院閣員寵成「媽寶」,不少民進黨立委私下抱怨只要提出與國民黨類似訴求的法案,就會接到黨團拜託撤案的電話。
綠委私下抱怨,黨政高層把經濟部長郭智輝、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等政治素人寵成媽寶。(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像是國民黨團提增加國定假日法案,其實不少綠委早有提案,希望能加入呼應族群的節目等,最後綠委接到高層電話拜託撤案,理由多是「不要給行政院造成困擾」,更別提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刪減案、凍結案等等遭請託撤案案件不計其數,綠委多私下抱怨後就算了,全是外部情勢紊亂,對內必須相忍為國、相忍為黨,不要製造黨內的不平靜。
綠委拒當乖乖牌 賴政府立院跛腳施政更棘手
在農曆年後的立法院生態隨著大罷免情勢漸漸轉變,公民團體自主在選區連署罷免該區國民黨立委,讓不少民進黨立委發現一線生機,跟進加入,但黨內也有不少綠委持保留態度,認為現在國會情勢已經夠紊亂,大罷免未必能大成功,若是失敗將會把黨團推入更嚴峻的境界,因此不少人對於大罷免態度並不積極。
不過隨著罷免情勢升溫,加上身兼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多次在中常會、以及全代會上喊話,也算是「拍板」黨內對大罷免態度。豈料,卻在罷免投票前民進黨的各種戰術失誤,包括賴清德十講出包意外團結在野黨、颱風嚴峻災情,執政團隊救災慢半拍,最後是在野黨在立法院發動的普發現金一萬元,執政團隊卻無力第一時間應對、接球,各種失誤連連,讓民進黨吞下零罷免敗績。
賴政府颱風救災慢半拍,也被認為是罷免失利的原因之一。 (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在歷經這次「罷免未遂」震撼教育後,等同拿到免死金牌,不能再提起罷免。未來恐會加倍奉還給民進黨立院黨團和執政團隊,這並非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或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一席「這是公民自主意識,不是政黨對決」就能切割開的。執政高層未來要面對除了在野黨的強力「監督」外,自家黨籍立委不再相忍為黨,開始起身反抗,才是賴清德政府未來更大的執政難題。(責任編輯:卓琦)
在野黨發動普發現金1萬元,執政團隊卻無力在第一時間應對。(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留言 3